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

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重度污染,能见度很低,据说国贸附近又出现了海市蜃楼的奇观。北京人民就是有眼福,可以带着防毒面具在闹市里见到沙漠中的胜景。而像我这样的闲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待在家里,穿得厚厚的,窝在沙发上,端着一杯热水,慢慢地翻一本董桥或者木心的书,时不时打打瞌睡,脑补一下文化遗民的纸墨油彩生活。

董公的书最近才开始看,主要是受我一位光头同学的影响,他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欧陆情调,拉花咖啡、红酒、牛排、金枪鱼蔬菜萨拉……,颜色艳丽,逗引着人的胃口。但文字上他却独独偏爱董桥,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两段老先生的精句——

“《绾霞山房》里提到一位江老先生,早年留学英伦。常赞叹业有所成的大都八字好,老先生信命,谈人生在世名利兴衰都注定,强求不得:'天道尽管酬勤,命里没有,再怎么勤奋恐怕也放不出多少光芒。' 旧派人满腹处世智慧,随遇而安,我的年轻岁月深受这套哲理熏陶,到老不忘,省却许多烦恼,宁静得很。”

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日和另一好友探讨人的运气,她说国外的一名专家写了一本书,用各种数据和实例来说明,人的运气与能力、努力、人品、天分等等人所能拥有和做到的,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真正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西方人喜欢通过数据和分析说话,中国人用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事,他们可以写成一本书。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和思维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善于在文字上摇摆,而西方人则喜欢在数据上较真。

光头同学对木心却不很感冒,他认为木心的文字就犹如前朝的人说起前朝的风月,如数家珍。明明是民不聊生,可在他们记忆里,即便是狗屎也要被说成失传技艺的提拉米苏,让后人挂记。往事随风,历史尘埃里,偶尔被风吹露出来的,总有些可以把玩的遗民情趣。读读就好!不必当真。

   “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管光头怎么说,两位先生的文字,却的确都让人可以把玩不已的。像是俩枚腌渍橄榄,越咀嚼越有味道,最后甚至在骨核里还能嘬出几丝清淡的滋味。

我最近常看一位八零后的诗人严彬的文章,他描写电影《海上花》,“女先生们分成数个房间,在几条街上坐着。家家都有红木的床,椅子也是木头做的,老鸨伺候着女先生,丫鬟伺候着女先生。女先生穿衣坐在床边,等王老爷或张老爷来了,她便起身。'三千两银子要不得的啊'。王老爷打着圆场。'要得,要得,人过来了就好'。”竟也有些古旧的味道。

有些文字是需要闲下来,才能静心看的。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会品出不同的味道。

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午四点,外面昏昏然,我带着口罩去菜店买菜,发现小区里来往的行人竟然只有我一个带了口罩。到了菜店我摘下口罩,再也没有带。回到家里,干咳了一会儿。

晚上六点不到,外面就已经全部黑了下来,黑暗遮盖住了雾霭的混沌,远处楼顶上的霓虹标牌闪烁着红光,傲然面对着300多的PM2.5。夜里,应该继续灯下品读董公,需要关掉房间里的顶灯,只留一盏晕黄的台灯。

(图片取自光头朋友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雾霾天,读书天——之董桥与木心的遗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