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

每一天醒来的自我,

都应该放逐在无垠的天际。

【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_第1张图片
门口的阳光

“举头三尺有神明,炊烟灶台柴米行。”

在夜色彷徨的城市里,徘徊在一日三餐的抉择中,越来越少的美味让我们心动如初。

在速食与聚餐的匆忙里,潦潦草草的问候及低头不语的刷屏已然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不再有家长里短的唠叨,也不会再有长谈倾听的耐心。

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最充裕的物质,也拿走了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连接。


还记得在七年前,刚去杭州不久的我,在小和山的住所旁看到了一家新开的西安面馆。老板是个帅气的文青,和他一同经营的还有他的父亲和哥哥,每当店里人不多时,他就拿起一本英文版的《时代》杂志,独自静静地翻阅。偶然一次交谈相识,大学毕业后,他在印度做过外贸,后来萌生了开一家小馆子的主意,想把家乡的美食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再后来,已经很少在店里见到他了,多数时候是他的父亲在打理。他父亲是个有趣的老头,每次在店里点完一碗臊子面,搭上一句话,他就会把他人生中无数传奇的经历一一道来,从当年当兵入伍到后来行走江湖的各种趣事,也会把他家乡各色人物逐一点评。由于我点的是臊子面,姜子牙的故事当然是少不了的,臊子面的臊子是我这些年吃过的最有诚意的一家,满满地盖在面上(肉量居多)。

【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_第2张图片
静谧的一隅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光顾那家面馆,几乎把他们家菜谱上能点的面都点光了。当然,不忘的肯定是添上一份臊子肉,如今已过去七年,这感觉依然能回味于齿间。老板的父亲也会偶尔分享他的独家秘制,家乡带来的腌菜(不在菜谱上),切碎了浇在我点的面上。也会在人很少的时候,单独给我做一份BiangBiang面,到后来还做了超宽超有劲的裤带面。在这之前,我对面食的好感没有那么强烈,所有一切对面的向往之情,都来自这位有趣的老头。

每次扯面时,案板上重重的撞击声以及回弹后的精湛手法,拿捏得恰到好处。可以想象,那个可爱的老头曾几何时,以同样的身手与姿态哼着陕西小曲儿,悠闲在过往的每一个日子里。人生的美好仅仅止于此,那也算是一桩美事,但总有些阴霾落在不经意间的阳光下。

【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_第3张图片
揉好的面团

似乎江浙的老百姓更喜欢用细腻温情的方式来表达对面食的喜爱,细长且有弹性的面,出锅后浇上汤料放上一块大肉,才能大大方方地食用。镜头再转回这家西安面馆时,人气一直都不佳,食客甚少,再后来听老板的哥哥说他们要搬走了,这里的房租有点贵,再往后,他们就真的走了。那块古朴的招牌还保留了一段时间,直到一家新的快餐店开了起来。

在杭州的那几年里,关于面食,让我动容且无尽念想的唯独这一家。细细回味,为何对一家这么不起眼的小馆子牵肠挂肚,也许只因两个字“人情”。充满淳朴的人情味儿,又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一腔热情的追求,又远离世俗的逐利。这样的馆子注定不会有商业的成就,因为它只存在于理想中,也许本不应该存在的情怀,却又偏偏在世间来了一遭。

【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_第4张图片
独孤的理想


请相信我,最好的美味不止停留于齿间,更在无穷的回味里。

注:本文中的“我”是星仔粑粑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食记】灵犀三尺的齿间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