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苟且,她眼中的诗篇

有一次讲供电分区。照旧引用了谢专家的名句“我们的祖国多辽阔,到了新疆你就知道什么叫辽阔”。

那一天不知怎么一激动,随口问了句:“到过新疆内蒙等地的,举手示意一下”。

然而,没有。

这就尴尬了,作为久(lian)经(pi)沙(ju)场(hou)的老教师,自然要想办法圆回来的,于是说:“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建议你们看看李娟写的阿勒泰系列的散文。”

顿时有没小美女在下面眼睛亮晶晶:“哎呀老师,我也喜欢她的文章。”

我几乎购买了李娟已出版的所有书,并且只有一本是购买的电子版。

《九篇雪》和《我的阿勒泰》这两本书,因与其它书中文章有大量重复,所以没有认真读下来。其它的都认真的一篇篇读完。

第一本叫《阿勒泰的角落》。李娟在书中介绍了约1997年到2003年之间(因为书送给了朋友,所以可能记得有误差)在新疆的生活,做裁缝、开小商店。最后在桥头安家时,又怎样对房子左改造右改造。

你眼中的苟且,她眼中的诗篇_第1张图片

那一阵子情绪不太好,一边看一边脑补那个时期新疆与内地的区别,竟然就慢慢放下了很多事。

她的散文是有治愈功能的。

李娟写的都是她的真实经历,文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行走于这天地之间,因此,更能让人有代入感。

看着那么苦难的生活,在李娟笔下都呈现出美感来,顿时觉得自己的困难就不算什么了。

看到第二本《冬牧场》时简直沉迷了,一个女孩,为了完成一本书,可以亲自进入牧民的家,跟随转场,进入沙漠生活。刚开始是没人相信她可以坚持下来的,然而,她不仅做到了,最后居麻一家转场时还考虑带着她。

你眼中的苟且,她眼中的诗篇_第2张图片

伟大的作家,为了塑造的形象丰满,往往是要体验生活的。曾有幸遇到《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军原型的后人,他告诉我,路遥为了塑造这个人物,在他长辈家里住了几个月,近距离观察。至于他描写的北方工业大学,细致到我的同学们一一在我们的校园里去找到对应的地方。

李娟就是如此,为完成让她名声大噪获奖数次的作品《羊道三部曲》,她进入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生活,跟着一次又一次的转场。完成这个时,李娟的笔触由写《阿勒泰的角落》时的赞美,变成了客观诚实地描述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牧民们按照计划一次次的转场,更换居住地,有利于保护阿勒泰脆弱的生态。另一方面,政府想办法丰沃草场,让牧民们定居,也是为了让他们结束漂泊的生活。

你眼中的苟且,她眼中的诗篇_第3张图片

《冬牧场》完成在《羊道三部曲》之后,写得更好。

忘了李娟那本书里写的《滴水泉》的故事,一条只有属于冬天的半年通车的路边,有一汪滴水泉,李娟是这样描写的“滴水泉如同这片大地上的神明。它的水,一滴一滴从无比高远之处落下,一滴一滴敲打着存在于这里的一切生命痕迹的脉搏,一滴一滴无边无际地渗入苦寂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纯真的传说。”

滴水泉边后来来了两口子,开了个小饭馆,供过往的货车司机吃饭休息。后来女的跟一个货车司机走了。接着,男的也离开了。

再后来走投无路的女人和情人又回到了滴水泉,养了鸡,继续着饭馆,一派生机盎然。赚了点钱之后,在货车不经过的半年,用泉水和泥扩宽的房子,增加了饭桌。然而,另一条更近的路于那个冬天到来之前开通,通往滴水泉的路就被放弃了。

看完之后,一直在猜测后续。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说李娟笔下的滴水泉已经开发为景点,当年的女人及情人已经离开,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

还有《阿勒泰的角落》中提到的桥头,我也一直在猜测它的前世今生,是不是如我老家已经关停的矿企一样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眼中的苟且,她眼中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