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姐

年近四十,突然对心理学感兴趣。源于两件事,一是身边多年的同事突然抑郁了,而且从起病到严重仅仅短短一周,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最后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幸运地回来了,但过程和痛苦,足以让我震惊。原来抑郁症留在身边,不声不响就差点把一个曾经开朗阳光的同事带离这个世界。另一件事和我自己有关,有一阵特别情绪低落,用了各种方法去调试,感觉还是很难调动肾上腺激素,终日郁郁寡欢。幸运的是自己还算是个有觉察和内醒的人,觉察到低落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找不到存在感,觉得做的好多事没有价值。我开始思考怎样在四十岁后活的更有价值?什么样的“成就”是我真正需要和渴望的?由此开启了“励志姐”的旅程。

“励志姐”是我的90后同学jolie对我的称呼。咋一听到,有点小失落,已经到了读个书都觉得是励志的年龄了,言下之意是不是到了40岁就不需要读了呢。转念一想,还能对90后小朋友有励志的作用,至少这个书没有白读啊。小时候,算命先生说我命中没有功名,年轻时怎么读也读不出名堂,但如果坚持不懈,中年或许会大器晚成。也许有人说算命这东西就是个迷信,不能相信。那我要告诉你,我相信。至少在过去的四十年内里,我的人生求学轨迹和算命先生说的如出一辙。初中高中成绩还算不错,但逢大考就不顺,跌跌撞撞读个大专。工作后,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自考本科,挺着六月大肚去答辩,而后又读了在职MBA,拿了学位和学历,算是弥补了之前的缺憾。可是读了这么多书,好像都是为了功利,没有自己真正想过到底读点什么喜欢的,读点什么和自己的未来有关,和自己的兴趣有关。

去中科院心理所读心理学存粹是机缘巧合,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圈的朋友,她报名参加周末班的学习,那时我正在寻找学习心理学的路径,参加了小明微课堂,但感觉没有体系化的学习,知识还是非常零碎。就这样,我立马上网了解了中科院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再三权衡后,报读了心理学EAP方向的研究生课程班。

就这样我在国庆假期坐了一夜小火车来到了北京。一上北京的出租车,就被司机逗乐了。师傅说你一个人过节跑北京来干啥?我说读书。师傅顿了顿又问读啥?答心理学。师傅更好奇了,读心理能赚钱?答兴趣。师傅说那你真有钱,读书还有为了兴趣的。好吧,我不是有钱,我就是有兴趣。师傅说那就是任性。

心灵鸡汤里经常看到无论何时开始,人生都不晚之类的励志口号。是啊,在路上总比永远没有出发强,与其在思考中蹉跎岁月,不如背上行囊向着自己的目标迈开脚步。人生就是一场征程,现实的困难是对我们信念的考验,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借口只是懦弱的表现;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错过就是永远。

励志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励志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