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AlphaGo内测版 5:0战胜樊麾(欧洲围棋冠军)。
2016年3月,AlphaGo4:1战胜李世石(世界职业棋手排名第四)。
2017年5月,AlphaGo Master3:0战胜柯洁(世界职业棋手排名第一)。
人类最强败北带来的巨大冲击还未消退,2017年10月,阿尔法狗家族又添新成员—AlphaGo Zero。
它在不依靠围棋图谱与人类数据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完爆了之前所有AlphaGo程序,自此成为世界围棋第一“人”。
如此可怕的进化速度,让我们急需从互联网+转向AI+。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已经开启。
同时我开始困惑与迷茫,随着技术的变革,未来必然会有许多工作岗位被智能机器、程序替代,个人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生活模式、社会秩序的结构分层,将会有一次大洗牌。
人类,或者说渺小的我,如果只顾埋头努力工作,会不会在某一天就被智能机器替代,在向未来奔跑中就“被失业”,一脚踏空,跌得猝不及防。
在时代的浪潮中该何去何从?
这正是数学垃圾,代码懵逼的我,却想要去了解人工智能的初衷。而李开复先生的《人工智能》适时出现,让我开启了对AI的认知。
01.你可能没发现,你早就被人工智能包围了
来,新的一天来临了,你刷完微信,发现通知栏上今日头条等新闻app推送了时事新闻,今日头条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向你推荐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甚至,其中不少报道性新闻稿件根本就是由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撰写的。
接下来你可能要出门了,叫了滴滴。人工智能算法会帮助司机选择路线,规划车辆调度方案,为你选择最佳通行方案。
在车上,你为了打发时间开始网上购物。淘宝、京东等同样会智能的推荐你感兴趣的商品,你待收货里的n+个商品正在被先进的仓储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安全有序的分发配送着。
到了目的地,是时候自拍一张了。美图秀秀、Prisma、b612等美图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照片进行美化、二次创作。
晚上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发现央视黄金档正在播出《机智过人》节目,人机对抗,很有意思的样子。
……
怎么样,没想到吧?人工智能已经渗入了你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人工智能还是没概念?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互联网最核心的领域—移动互联网所在的分论坛,几乎已经被人工智能的演讲“占领”。
AI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核心方向。
02.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书中,李开复先生列举了5种历史上有影响的,或目前扔流行的人工智能的定义。其中第5种(维基百科使用的综合定义)是这样定义的:
AI就是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这种定义全面均衡,是学术界的教科书式定义,全面均衡,偏重实证。不过李开复在也指出在今天这个结果至上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花心思推敲人工智能到底该如何定义。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搞几个深度学习的新模型,发几篇深度学习新算法的论文。
AI是建立在深度学习、大规模计算与大数据的基础上的。作者在书中考虑到我这种看到数学与代码就犯懵的人,专门用一种“水管网络”的模型来类比深度学习的过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书详阅,或直接度娘“深度学习,水管网络模型”。
03.AI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有哪些?
自动驾驶:AI最大的应用场景。
在自动驾驶的时代,不用再担心疲劳驾驶的问题;人们可以把车内改造成会议室,在车里讨论问题,进行会议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在车里做一次全身按摩;甚至接入VR来一次奇幻冒险……
智慧金融:AI目前最被看好的落地领域。
雇佣大量交易员在集中场所进行资产交易的方式,正在从我们这个地球上消失。
据高盛集团2016年1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在金融行业,“保守估计,到2025年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节省成本和带来新的盈利机会创造大约每年340亿~430亿美元的价值”。
智慧生活:从机器翻译到智能超市。
未来5到10年里,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也许最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就是机器翻译。
前段时间的亚马逊go,一家不用排队,不用结账的超市。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记住每个顾客到底都拿了哪些商品,再根据人脸识别来辨认出来顾客的身份,自动到顾客预先关联的结算方式上结账。还有马云爸爸的淘咖啡,也是智能超市的典范。
智慧医疗:AI将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让机器、算法和大数据为人类自身的健康服务,让智慧医疗成为未来地球抵御疾病,延长寿命的核心科技。
04.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吗?
李开复为此提出了“五秒钟准则”。
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比方说,股票交易市场工作的普通交易员,只是起到一个快速反应,信息录入或中间人的作用。
再比如人类司机根据路况所做出的判断、报道类新闻撰稿(组合事实,报道情况,按照格式完成文本写作)等都在五秒钟准则的范围内。
基于“五秒钟准则”,李开复预测,从事翻译、新闻报道、助理、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家政等工作的人,未来十年将有约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当然作者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经验法则,也同样存在许多不符合的个例。
比如,医生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及医疗影像判断病情,这并不能在几秒钟内做到,且需要多年的培训来学习技能。
但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快速完成基于数据或影像的初步病情筛查对于人工智能已不是难事。
同样,像酒店前台接待员的工作,你当然可以用一个自动化系统来取代他们,但谁也不想在入住宾馆时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
所以计算机科学家杰瑞·卡普兰指出,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不会被全部取代。而处在金字塔中层甚至顶层的人,也将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他们也需要重新适应。
作者也指出,科技革命不仅仅会造成人类的既有工作被取代,同时也会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从古窥今,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重创了手工业和纺织业相关岗位,但同时滋生了矿工、火车司机、工程师等多种职业。
19世纪以电汽技术、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20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如此,不断进行交替换血,促使着社会结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的螺旋式上升。
大多数情况,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变为了新的形式。
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银行柜员,ATM自助服务终端的使用已经替代了一定数量银行柜员的传统工作。但雇佣数量并没有因此减少。
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已转变成为银行各类业务的销售员,人机配合,各司其职,效率显著提升。
05.我们该怎样做,才不会被AI时代淘汰?
人工智能时代,程序化的、重复性的、紧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
而自动化系统将大幅解放生产力,极大丰富每个人可以享有的社会财富。社会对文化、娱乐、对需要需求人类判断力和创造力的工作类型的也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电影导演和编剧、建筑师、游戏设计师等,一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明星职业。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
很显然,我们需要去重视那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所不能够覆盖的领域。包括什么呢?包括 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很多碎片连成一个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能非常独特的能力。
当然,我们还应主动向机器学习,既学习人—人协作,也学习人—机协作。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若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假若未来机器翻译取得根本性突破后,笔译、口译、以及被封神的同声传译等工作,以及绝大数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类老师都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那再花大量时间来学习一两门新语言是否有必要?
毫无疑问,我觉得是必要的。从专业的角度讲,AI的出现必然会降低语言岗位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但AI都是人类创造的,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有别于AI的核心竞争力呢?
例如翻译专业的学生转变思维,不再单一做语言知识结构的转换的练习,而从人文,艺术作品翻译的方向出发,因为这类作品包含着机器所不能理解的情感、审美、历史文化积淀等,机器一定无法与人类抗衡。
而从兴趣养成、文化熏陶的角度来说,那就更有必要了。从我自己来说,我用业余时间保持着英语与日语的学习,但从学习时间和质量来看,与专业人士相距甚远,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更别谈抱有功利性的学习了。
可你想想,有朝一日能用地道的口语与当地人面对面接触,欢声畅谈、能脱离字幕观看美剧日剧、直接阅读原著、通过其本国的文字与语言来零距离探索一个国家的社会、人文、历史是一件多么酷,有乐趣的事情啊。
如果这些事都需要机器作为中介参与,我想,多了隔阂,少了温度。
06.AI会毁灭人类吗?
AI的极速发展不由得引起相应的担忧,SpaceX的创始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与霍金都提出了AI威胁论,警惕人们小心人工智能。
不过作者理智分析了当前的状况,认为这种担忧还过于遥远。我个人比较认同书中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奥伦·伊兹奥尼的观点。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一千年后或更遥远的未来,AI是否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厄运?绝对是可能的,但我不认为这种长期的讨论应该分散我们关注真实问题的注意力。”
《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更强大。”而人类则说:“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着,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AI不会明白,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感情、会思考、懂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