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辉超市的分析

不废话,先上结论:这是一家好企业,但是目前的时点并不是特别好

推荐的做法是先入场,如果下跌一路补仓

然后下面是研究的结论

关键:年营收、利润均达到平均增长20%以上

观察重点

1. 新开店的扩张情况
2. 物流生态链的不断发展请(物流中心、中央厨房)
3. 自有品牌的成熟情况
4. 冷链物流的优势保持性
5. 大区的成熟情况
6. 整体毛利率、净利率的稳步提升情况

DCF三要素分析法

经营续存期

作为一家上市以来在超市行业不断拓展,年开店数量达到20%且目前手握重金的企业,完全没有看到现在有倒闭的可能。相对之前,现金流更加的充沛,目前每年的经营性现金流收入已经可以覆盖新增门店的支出,从现金流方面就更加不用担心断流的可能性。作为一家不断拓展,并且成功在各个大区进行开拓的企业,其模式只会因为开店数量增加使得平均成本降低,而不会出现反向的情况。因此,在全国市场没有成熟,或者没有出现更大的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其长期的成长性是可以期待的。而且超市行业本身就处于一个传统行业中,再加上它自身的特性,并不惧怕线上的挑战,目前还没有可以对其构成挑战的商业模型。

作为一家超市类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生鲜方面的供应链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行业壁垒,在目前的环境中,没有一家的商业模式可以与其相对抗,而超市行业整体利润偏低导致不会有大量的资本同时涌入从而再度摊低收益。

从美国来说,沃尔玛也是长期占据了行业第一,获得大量的超额收益

现金创造力

现金这个问题就不用谈了,作为一个每年开拓20%的企业而言,基本上现金流已经完全耗费在了开设新店上。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大区逐步的成熟,其现金流已经逐步的跟上了扩张的脚步,其年度的收入已经可以覆盖支出,基本上不再需要依靠融资来进行开店了。

当然了,如果停止开店的话,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现金牛,但是恐怕这并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结果。与那些需要资金不断投入才能维持的企业不同,它的资金投入主要用来扩张。

所以说,在现阶段,它的现金创造能力可以说没有,但是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它并不是如同京东那样亏本在卖,而是把收入进一步的投入到再生产中而已。

随着其供应链的逐步完善,规模效应出现,利润率会逐渐提高;随着其转租费用不断提升,转租占物业费用比例不断提升;随着其成熟的单店越来越多,盈利的基数会越来越大,相信这样的扩张是一个良性的扩张,是完全值得期待的。

从销售模式中的现金含量而言,从2010年到2015年,其应付款和预收款从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应付从2010的9.32%提升到12.34%,预收从2010的1.98%提升到2.88%,两者都在平稳的上升,可见其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在不断的提升中。

作为一家超市类行业,它并不是那种高固定资产的类型,目前的资产投入主要是每年的新店支出。

最关键的是,随着其门店数量的基数不断增加,福建和华西大区的成熟,2017年起预计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可以覆盖支出,也就是说不再需要通过筹资等方式来进行开店,而是可以完全自力更生,这样确保利润全部在内部流转,不至于向第三方倾斜。而目前两位创业者30%左右的股权,也很难再支持其继续分出股权来扩张的形式。因此,投资者可以尽享之后扩张带来的利润收益。(来源为申万2016年8月5日研究报告)

经营周期

其实经营周期来看的话,目前还处于发展壮大的区间。作为近5年来唯一的逆势发展的超市企业,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周期来看,都具有优势,而2015年的内部组织调整,重新给组织注入了活力,不论怎么说,接下来5年的发展应该是可以持续的。在没有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未来5年年化20%的成长步调也是可以确保的。而随着收入不断的增长,利润在20%的基础上可能还会有红利的存在。

其总体而言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5%,但是长期来说发展会化解目前入场的问题,由于其10年的成长性都是可以值得赞许的,那么以20%的成长性而言,相对于今天的价格,成长带来的收益已经远超过净资产收益率带来的作用了。

个股与行业的关系

目前超市零售行业处于需求扩张(居民不断提升的人均收入使得消费意愿增加,消费总额也验证这一看法)但是供应稳定的情况下。

需求继续的增长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随着中国继续发展,目前人均收入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政府的收入翻番计划也为这个进行背书,可以说零售市场总体份额肯定是在不断增加的

针对目前的零售市场,线上的购买力对线下基本上形成了近乎碾压的优势,但是借助生鲜的永辉通过各种方式,筑起了一条长长的护城河,在其他超市或者线上企业成本没有压缩到永辉的程度的情况下,这条护城河很难被打破。除非出现新的商业形态,否则随着永辉的扩张,护城河只会越来越宽广。也就是说,越是发展,就越是具有先发优势。

当前的情况下,对于永辉超市可以说是一种黄金格局的存在。而走同样路线的沃尔玛由于本身是外资,在竞争中不占据优势,而内资的高鑫走的不是同样的路子,可以说两者形成的是错位的竞争,而这两种竞争中自己更看好永辉超市。高鑫的管理还有可能被颠覆,但是永辉我目前看不到颠覆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说永辉已经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依靠生鲜来拉动客户,然后通过客户对于食品和服装的购买,进一步的提升业绩。随着其生态链的不断完善,除非内部出现问题,否则现有的超市业态不是其对手,就看线上巨头的线下实体化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威胁了。

而随着永辉的大区不断成熟,可以说其竞争力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之中,其护城河继续的构建。只要其成规模,即使在某一个省市出现了同样厉害的对手,也会由于规模效应而无法如同现在的永辉一样不断扩张,最终被限制在一隅之中郁郁而终。除非有其他更有效的成本压缩以及供应链管理方式。而永辉不断的开店、建立物流中心、建立中央厨房、完善供应链都是以此为中心进行发展,可以说是目标非常的明确。

企业本身的特性

作为零售这个自古以来就有的行业,其价值已经得到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的支持,这里就不说了。

而中国零售行业本身虽然是一片红海,但是各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低到惨不忍睹,由于中国的地域过大,而发展的时间太少,线下始终没有出现统一的巨头,反而是线上由于新业态、烧钱等原因,天猫、京东等一批业界龙头已然是逐渐的显现出来。永辉依托自身的生鲜供应链管理,从田间到超市,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同时再辅以每年20%以上的成长,不断开店、遍地开花。而且通过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看出,随着其不断开店,现金流量是同步增长的,而且成熟的店、区逐步在增加当中,可见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扩张方式。

当然了,作为一个零售行业,其ROE低是一个硬伤,但是目前来看,其扩张完全可以覆盖这个问题,而留下的扩张的空间几乎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

从重置成本上来看,想要用同样的钱打造一家同样的永辉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谈各大线上线下超市的生鲜配送物流成本,光是相对的其他超市类企业表现就可以展示出,无法做到同样的效率和精度,而线上零售企业——例如京东之类——在这个方面始终没有如同其他类别一样大面积扩展开来也显示出了同样的逻辑。

从定价权上来看,作为规模是重点的行业,其庞大的销售网络、企业文化已经成型,作为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目前超市类虽然琐碎,但是全国布点的并不多,而永辉已经在不断开点的同时,进行资本运作,后来者很难再在短期内达到这样的一个规模了。

从管理层上来看,虽然并不显山露水,但是从不断的合纵连横、不断的用股权来获取扩展的空间、不断的提升扩张的脚步的行为来看,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唯一的问题在于,永辉超市两兄弟各自持有不同的股份,加起来才成为第一大股东,如果两个人之间有了纠纷,问题就比较大(不过也说不定会带来回购的机会)

本次交易的操作以及预期

从目前来看,应该是一个当前优势型并逐步占据未来优势的企业,每年20%的逆势增长同时还保有利润,说明了其当前优势的一面,而其未来优势更多的表示在其规模化、布点的不断完善、物流链的完整、中央厨房的建设上。

当前的情况应该是很好的对象,但是一般的时机,可以设好补仓空间之后不断的一路下跌一路入场。

对于这起投资活动,主要是伴随企业的长期发展,获取20%-30%的收益。一次性入场5万元,如果下跌的话,随着下跌可以继续入场,直至资金达到自己允许的上限。

这次交易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而存在,力争是3-5年翻番,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成长,就是不断增加扩张的脚步。随着其扩张的减缓已经各个大区逐渐成熟,就到了最终收获的季节,而这在之后的一个五年中估计还无法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永辉超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