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

金锭是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一般都是银元宝和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八两白银和1500个铜钱。金锭有黄金锭和赤金锭两种,有十两、50两和100两三种重量。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1张图片

元宝,正式的名字是金银锭,属贵金属称量货币。它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媒介。为什么把金银称量货币称之为元宝?这要从元代说起: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2张图片

“元宝”两字源于元代银锭背面上的“元宝”铭文。《元史·杨湜传》中谈到:至元三年“以湜为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这就是“元宝”一词出现在银锭的最初记载。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3张图片

“元”即元代,“宝”即宝货。元宝就是元代的宝货。在银锭背面錾刻“元宝”两个大字,有强调大元宝货的意义。后来,元代虽然被明代取代,但元宝的称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之后凡是金锭银锭都被俗称为金元宝和银元宝。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4张图片

锭”指形状,多指条块状的金属或药物,作为融铸成块状的起于西汉,多为马蹄状称麟趾金,唐时出现长立方体的“银饼”和底平上翘船的型“银铤”,宋代的“银铤”则是束腰状的银块,俗称为“猪腰银”。元代沿袭唐代“银铤”模式并始称为“元宝”,只是在这之前的元宝中间还是凹的,明朝以后流通领域整体船型、中间圆润突起的金、银锭才正式成形,而国库的库金、库银依然多是中凹或微突的。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5张图片

金锭从来都是主要作为货币储备或者饰品,银锭从汉至明前期也流通极少,虽然发行“制钱”是以银价为准,却并非法定货币。明后期始以“银元宝”、碎银等作为流通货币,至清朝方作为主要货币流通。但流通和银锭与“库银”是不一样的,“库银”均为“标准件”,成色好、锭块大、分量重,有明确的铸造地及年限号,而社会流通领域的银锭,则系“库银”按需求比率投入流通后的分解熔铸。

上溯秦汉的时候, 其时称为[白金]. 但亦仅限于皇帝赏赐或库存, 并不能流通. 货币均沿用制钱. 及至唐宋, 渐渐被广泛地用于交易或缴税. 且宋人喜窖藏银锭, 称做财富. 直至明清, 大额用银, 小额用钱, 银锭已等同货币, 非常普及. 不但商业买卖汇兑用银, 且政府税收, 支出, 发俸等, 均指定用银. 后来满清政府更干脆规定国家金融以银为本位. 银两之风行, 直到民国廿二年废两改元为止, 凡一千多年. 银锭是秤量货币, 并没有面值. 它的价值由重量和成色高低来定.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6张图片

周行单位为两(一两约为卅六克), 称银两. 至于银锭的重量, 则视乎需要而定, 并无准则. 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 大锭一般是五十两左右, 中锭十两, 小锭则一两至五两不等. 一两以下, 统称为碎银. 银锭造形较多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7张图片

由于朝代与地域而异. 举清朝为例, 最普遍是船形, 称之马蹄锭或元宝. 但许多省份却有各自的独特造形, 如四川的圆碗锭, 江西的方宝, 云南的牌坊锭, 和广东广西的砝码锭等, 五花八门, 不胜枚举.银两在古时的购买力十分惊人, 与现在真有天壤之别.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8张图片

在清代, 视乎银铜之行情, 一两纹银当值一千至一千五百枚铜钱之谱. 也不知银两为何物!银锭是经由银匠人手铸成, 不同于铜钱银币般倒模或机铸. 因此每一件银锭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_第9张图片

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

ID(166_2079_88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金元宝的来历,金锭的面值及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