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品荔枝史(宋)-荔枝的历史4

鲁宏君的划重点:已经声名大噪的荔枝果儿在宋代又达到了新的小高峰。由于荔枝学者们的努力,古人们对荔枝的植物学特征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知道宋代时期,哪里的荔枝最好吃吗?

宋代的时候,荔枝果树的名声进一步大增。这一方面由于当时的育种水平有了提高;另一方面还得力于荔枝产区学者的努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蒲田人蔡襄写下了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荔枝谱》。书中记述福建所产的荔枝达到32个品种。对荔枝的特点和产地,以及各地所产荔枝的优劣进行一番评介。并道出自己作这本《荔枝谱》的缘由:“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重泽,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勘移植,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彩,此所以为之叹息而不可不述也!”

贡品荔枝史(宋)-荔枝的历史4_第1张图片
国画荔枝

蔡襄《荔枝谱》中所记载的品种,有些述及其来源和变迁。如书中记载当时最好的品种陈紫来自当时传说已有300年历史的宋公荔枝,亦即后来所谓的宋家香。小陈紫可能与陈紫同一品种。而游家紫则是由陈紫培育而来的一个品种。火山是宋初从广南(广西梧州)引进的品种。另外书中记载:“丁香荔枝,核小如丁香”,由果树变异而来。大约它还有两个相近的品种,即书中所记的圆丁香、大丁香。此外还有一种出自福州的将军荔枝,它是由五代时任此官职的人所种。十八娘出于传说闽王第十八女喜欢食用该种荔枝。书中还记载一些荔枝品种和它们名称的由来。如绿核是因其核是绿颜色的;龙牙也是因为外形“弯曲而无瓤核”;水荔枝是因为“浆多而淡”;双髻小荔枝,则是因为“皆并蒂双头”;中元红则是农历七月中荔枝快没有的时候才成熟的品种。上述品种有些一直到现在还在栽培。如陈紫、宋家香等至今仍是福建的主要栽培品种。火山品质虽然很差,但根据明代徐勃《荔枝谱》的记载,当时福建沿海的荔枝产区都有栽培。水荔、丁香、将军荔、中元(即七夕)、双髻(即《广东新语》中的丫髻)则是两广后来普遍栽培的品种。此外,根据《岭南荔枝谱》转引的《晚香草堂杂记》,广东新兴著名的栽培品种香荔就是龙牙;广东现在仍在栽培的另一品种阿娘鞋,很可能来自福州的明代的红绣鞋,而红绣鞋则出自十八娘。

宋代广东荔枝栽培应当也是比较普遍的。曾被流放到岭南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对当地的荔枝的美味也十分欣赏,写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对荔枝的美味极口称赞;还说:“日啖荔枝三百棵,不妨长作岭南人”。大约在那个时候,广东的荔枝育种也有很大的进步,质量在不断提高。增城已是著名的荔枝产地,有人还因此写下《增城荔枝谱》,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南宋的时候,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无核的荔枝品种。庄绰在他的《鸡肋篇》中记载:“广州有无核枇杷,南海有无核荔枝。”

宋代的时候,人们对它的形态特征、习性和分布等有比前人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些药物学著作对荔枝的形态和产地进行了概括性的记述。《开宝本草》中写到:荔枝“生岭南及巴中,其树高一二丈,叶青阴,凌冬不凋,形如松子大,壳朱,若红罗纹。肉青白若水晶,甘美如蜜。四五月熟。”不难看出记述比较准确。《图经本草》则进一步补充道:“荔枝子生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郡皆有之,其品闽中第一……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颇类桂木冬青之属,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凋。其木性至坚劲,工人取其根作阮咸槽及弹棋局。木之大者,子至百斛。其花青白,状若冠之蕤缨,实如松花之初生者,壳若罗文,初青渐红,肉淡白如脂玉。”对荔枝的分布、各地的荔枝质量及木材的用途等有较全面的描述。

另一方面,从蔡襄的《荔枝谱》可以看出,当时福建可能是栽培荔枝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从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当时福州栽培荔枝非常之盛,“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另外,蔡襄还注意到荔枝是一种喜温植物,对它的分布界限也有细致的观察。他指出:“福州之西三舍,曰水口(在今南平境内),地少加寒,已不可殖”。

鲁宏君的小点评:进入宋代,古人们对荔枝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福建省不仅是荔枝种植大户,而且品质亦是最优哦。


鲁宏君的小请求:各位看官大人们一定懂的,写文章是很累累的,恳请转载时帮鲁宏君留下链接吧(感谢不尽脸)!文章来源——【鲁宏农业官网】海南陵水特早熟荔枝生产基地-桂花香妃子笑https://www.luhongfarm.com/2019/02/22/1550/

你可能感兴趣的:(贡品荔枝史(宋)-荔枝的历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