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9

一只蝼蚁醒了,和它的同伴爬出了洞穴。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雪下到门前,划出一窄稍湿的空地。忘却几只脚印,融于脸上,冰凉,终于在山野荒村里映衬暗天的灰白,山峦重重暗色,浮现出祖父遗留的后影,眼睛投射远去久久,连天的一条黑线,与目光平齐,呼出云雾,寂然冷清。

第五章秦代文学

种现念演变下去,就成为后世征兰崇经的载道文学。同时,我们更可了解在儒家思想一统的汉代,为什么抒情文学那么消沉,赋倒是在美刺的帷幕下,大大地发达起来的原因了。

三 李斯的铭

李斯组是一个严格的法治主义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富于文采的才人。大概因为他生长于文风极盛的南方,受了那文学空气的陶染。我们试读他那篇有名的《速逐客书》,便会知道他的文字艺术的高妙,铺陈排比,气势奔放,上承纵横之遗,下开汉赋之渐,不仅是秦代散文的杰作,同时也可看出当日散文赋化的征象。这种征象,到了贾谊的《过秦论》,是表现得更具体更成熟了。

李斯死于西元前二0八年,生年不可考。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热心富贵利禄的人,同苏秦正是一流人物。他先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后来看见楚国不足成大事,乃西入秦。辞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息。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酱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史记》本传)这正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学的表白。到了秦国,先投吕不韦,为其含人,后来果然得了秦王的重用,步步高升,一家富贵,成为秦朝一统的大功臣。自己有时虽也想起荀子教他的“物禁太盛"的格言,毕竟舍不得离开富贵,始皇死后,不久便惨死在赵高的手里。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真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了。

《汉志》有秦时杂赋九篇,刘繩《诠赋》篇也说:“泰世不文,在这九篇里,我想或许有些是李斯的作品"大概物有杂腻,”这些赋是早已失传了,连作者的姓名我们也无法知道,在这九篇里,我想或许有些是李斯的作品,其内容形式,大概就是荀子赋篇那一类的东西。我们看了李斯的散文的赋化,便可发道赋这种体裁,已成为当日文学界的新趋势这方面,一定有相当的成就。如果我们能发现那时的作品,那么从荀赋到视展的发展的状况就更明显了。李斯若真有赋,那无疑是荀赋到汉赋的重要桥梁。

真能表现君主集权的秦帝国的全面貌而作为当日文学的代表,是出自李斯之手的那几篇刻石文。用着伟大的气魄,典雅的文字,中正和平的音节,把秦帝国的政治武意气,版图的广大,六国的破灭,天下太平之象,都表现在那些文字里。这些作品,自然是缺少情感与想象,在纯文学的立场上看来,虽没有多大的价值,然而这些歌功诵德的文字,却真能代表秦帝国的特质与精神,与当日贵族文人的情感。在这些文字里,我们认识了秦帝国的全生活与全面貌,比我们读许多历史,还要认识得更清楚。

李斯所作的刻石铭,以《史记》上所载的《泰山》、《琅环台)《之界》、《东观》、《碼石》、《会稽》为最可靠。刘魏在《封禅》篇里说:“秦皇铭岱,文自李斯。法家辞气,体乏泓润,然疏而能壮,亦依时之绝采也。”这批评是极其精当的。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伤。甘有六年,初并天下,月不宾服。来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向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风兴夜来,建设长利,专隆教薄。训经宣达,远近毕理,成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来遗诏,水承重戒。《泰山刻石文》

此为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邵县,封泰山所刻。为一种三句一韵的新创体。除《琅玡铭》为二句一韵外,其余各篇都是这种体裁。篇中文字,虽沿着《诗经》雅、颂的系统,没有他散文中那种富丽的辞藻,然那种敷陈直叙的作风,却正是赋化的明显的象征。我们可知荀子、李斯时代的作品,都有赋化的倾向。这是一个汉赋酝酿的重要时期。这时代虽是短促,作品虽是贫乏,在文学发展史上,实有他重要的地位。若过于重视抒情文学,而对于这时代的作品加以鄙视,那真是犯了主观的偏见了。

又《秦始皇本纪》云:“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令乐人歌之。”刘韶以此为本,在《明诗》中说:“秦皇灭典,亦造《仙诗》。”《仙诗》我们现在虽无法读到,大概是《大人赋》一类的东西。做了皇帝的人一面是巡行天下,封山祭川,要夸耀自己的功德,因此有刻石之文。一面是怕短命,于是讲长生爱神仙,人海求仙、入山求药这一套把戏,自然是免不了的。皇帝有了这风尚,博士们做好仙人诗,令乐师们歌诵,皇帝听了眉开眼笑,那意义与刻石的歌功诵德正是一样。只有这一类的作品,才真能代表秦帝国与秦皇帝的面目与精神,才真是焚书坑儒思想统制时代的文献。可惜那些诗都已失传了。近人廖平氏疑《楚辞》中的作品,便是秦博士所造的《仙诗》,这意见虽是新奇而又大胆,但稍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无论从文学中所表现的内容、个性以及地方性各点看来,都会知道他这种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