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学习笔记(1)整体框架与前言(附思维导图)

​      (终于断断续续的把好多人推荐的这门得到课程《梁宁·产品思维30讲》听完了,又终于断断续续的把笔记也整理了出来。这门课确实不能单单说是产品课,而是一种系统观念的灌输与培养,从产品小白的身份来看,这门课的视角也不是以基础的产品学习的视角,而是更加的宏观一种思维的训练。所以其实课程是面向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群,都可以去听一听。至于能从中学到什么,还是要看个人的思考与运用了。接下来几篇会陆续把学习笔记分享出来,仅供自用学习和参考。)

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如下: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学习笔记(1)整体框架与前言(附思维导图)_第1张图片

0  前言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打击是常态。放下担心,会在打击中变得健壮,从而拥有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

       产品人只认一条,“用户驱动”。如何看到、倾听、判断用户,如何拥有用户,建立连接,如何建立用户驱动,并且在用户的交互反馈中迭代和优化?这正是这门课中会讲到的内容。

       这套课是讲产品的,也是讲人的。是从产品的专业视角,来看人和人关系的。也是基于对人和人关系的感知,来讲怎么做产品的。因为产品是用来服务用户的介质。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会进步,产品会迭代,组织形态等等都会发生改变。但是人的需求总有未被满足的部分,这是不会变的。

       希望通过这门课,大家能够拥有三个东西:

       第一是一双眼睛,是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机会判断与创新战略选择

       第二是一双手,是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建立系统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是一颗心,是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懂得用户,懂得一个产品上,每个微的小点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同理心

       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如何用PM看产品的认知框架来看一个人?(eg: 结婚教练)相较于改变一个人,如何在开始一段长期关系之前就去相对完整地、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对这个人去进行适配的一个判断,也许是更重要和更关键的。

       人在观察与判断时,会因为情绪原因而被某个点牵制住,会造成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而在没有强烈感受的点,又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与思维遮蔽。而产品经理则是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在判断与观察人时,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也可以应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这个框架就是人和产品的五层次框架。(用户体验那一节也会具体去讲用户体验五层次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学习笔记(1)整体框架与前言(附思维导图)_第2张图片

       1.感知层——最外层

       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实是角色化的产物。

       2.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模块一 角色化生存与集体人格

       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其实都是一些非常浅层的关系。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大家在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去进行沟通、交割和讨论。其实两个人只是角色的对接关系,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向下几层是深层关系:

       3.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的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了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资源结构会推动一个人。因为资源结构的不同,我们可能都曾经是在某一个角色,但接着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

       4.人的能力圈

       5.一个人的内核

       即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也就是说,他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的存在感就极度让他不爽,让他烦躁。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段关系里,只要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因为扩充能力圈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狮子为了吃饭去杀长颈鹿,但其实它挨打也是极其痛苦的。所以,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如果追求的是深度关系与长期关系,那么在判断和观察人时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那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的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eg: 乔布斯和他的三个女人)

—to be continued—


                                     产品小白在线卑微求关注 公众号:吴小懒与齐进取 ,欢迎指点与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学习笔记(1)整体框架与前言(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