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汤暖胃,公子暖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货”成为了一个幸福的标签。电视上推陈出新上演各式各样的美食节目,从介绍各地美食到亲自在荧屏上展示一道佳肴的制作过程,这样的节目已经从最早期以家常菜谱介绍为主的《天天厨房》进化到能够奉上世界各地美味珍馐的《厨王争霸》。在电视节目中,厨师秀厨艺已经不稀奇,挖空心思的编导们又想到了请明星下厨来夺人眼球,《十二道锋味》、《回家吃饭》等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味蕾又满足了人们对于明星的好奇。黄磊应该是一众明星大厨中厨艺经营最好的,《爸爸去哪儿2》结束后不久,趁热打铁推出了自己的厨房用品品牌“黄小厨”。

吃货大概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自己下厨,另一种不一定自己会做,但痴迷于搜罗各地美食。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点燃了第二类吃货的行动力,随后推出了《寻味顺德》、《味道》等将中华大地上的美食文化演绎的深入骨髓。

食物,一直都是文艺创作良好载体,日本一部《深夜食堂》系列让人暖胃的同时更是暖心。就像片头导引独白念的,“当一天结束,人们赶路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借由食物,走进深夜食堂能够引出每个人心中的五味故事,有时急需倾吐,有时又不必诉说,只是伴随着一口一口的吃食,温暖胃,开解心。

张佳玮的文字功夫在豆瓣关注时就有了感触,然而,读完这本《无非求碗热汤喝》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文字由食物始发其中引经据典,不拘泥于食物但又时刻紧扣主题。这样大的阅读量,以及对典故成熟老练的解读,让文章读起来多了几分垂涎三尺之外的阅读快感。


热汤暖胃,公子暖心_第1张图片
张佳玮《无非求碗热汤喝》

张佳玮在书中多次引用《基督山伯爵》、《红楼梦》、《晋书》、《骆驼祥子》和古龙武侠小说中对于食物的描写,让我不禁想到蔡澜。作为一个老饕,同时又是金庸的好友,蔡澜一直钻研将金庸武侠小说中描写的绝世美味复制到现实中来,最成功的好像是黄蓉做给洪七公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当时,在《鲁豫有约》中看到蔡澜带着鲁豫在朋友的饭店里展示这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时天真幸福的笑脸,还觉得蔡澜简直会玩儿,对于美食的追求已经让人匪夷所思,而读完张佳玮在《无非求碗热汤喝》介绍的各式美食之后,我心中也燃起了将书中所述搬到餐桌上的冲动,原来读者内心这样的跃跃欲试就是对作者的美食描述最诚实的点赞。

食物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记录着他远行的足迹,随着时光流逝,容貌会变,脾性会改,但对食物的口味依旧固执的停留在成长的起步阶段。

张佳玮成长在江南,对于南方食物的介绍更精妙,而当我读到写“羊肉泡馍”的那两篇文章时,忽然发现,对于美食的品味不会因为地域的差距而格格不入。作为一个陕西人,当在书中看到

“羊肉汤给干而硬的面饼们注入灵魂,催它们复活,计算时间等浓香汤汁灌满泡馍后,趁其还没有失却面饼的筋道迅速捞出食之……”

这样的描述,刚刚吃饱的胃也咕噜咕噜打了好几个结。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总会习惯性的寻找当地人的早市和菜场,用当地的蔬果美食抚慰长途跋涉后干瘪乏味的胃,用这样的方式安抚初来乍到的拘谨。热爱美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就像孟非不吝赞美、不厌其烦的在节目中推荐重庆小面,张佳玮在《无非求碗热汤喝》中不着痕迹费心勾勒的食物,大多都是故乡家人的味道。


热汤暖胃,公子暖心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汤暖胃,公子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