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不歌,枫桥夜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嗨ladies”)

深圳交响乐团新音乐季开幕音乐会第一个曲目是音诗《枫桥夜泊》,由徐振民老师创作于1991年,作品曾在1993年获得各种奖项。


无声不歌,枫桥夜泊_第1张图片
徐振民老师,图片引自网络

而对于我们70后而言,1993年发行的一首流行歌曲印象更深,那就是广东90年代流行音乐的代表作《涛声依旧》。一时间,全国上下,仿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旧船票,却不知要登上谁的客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夹层中的迷蒙状态。据说,此歌曲是词曲作者陈小奇在偶然重读唐诗《枫桥夜泊》后有感而作的。

两者几乎同时出现,属于巧合还是有着相同的创作逻辑,不得而知。不过,音诗《枫桥夜泊》“巧妙的结合传统独奏乐器的空灵感和法国印象派和声与配器手法”,看来,至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及调和,也曾有过一定的思考。


无声不歌,枫桥夜泊_第2张图片
图片引自网络

乐曲一开始,马勇先生(深圳交响乐团长笛首席)便以长笛模拟洞箫,营造出“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萧索之景。以金笛之温婉演竹箫之空灵,能致此境,马勇先生之功力,可见一斑。

随之而来的是丝弦之音。弦乐声部如歌如诉的弥散开来,直击对着“江枫渔火”愁眠人的内心深处,教人更向何处借梦?

而我依稀听出了缥缈的女声,低叹浅唱,正如习惯了西游、红楼片头曲里的天籁女声。我很本能的感觉,此处是可以有人声的,不唱不快!要不是我是男低音,此刻,早就亮嗓了!

接着,整个乐队用法国印象派独具特色与变化的和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庄严、静谧、神秘,不禁使人心生敬畏。

或许,此时有僧侣诵经的声音,会让我们漂泊愁眠的心,稍感安宁。

“当,当,当…”大锣轻缓而又坚毅的响起,恍惚间,就是弥散于姑苏城边雾气之中的“夜半钟声”,它登上了客船,提醒着愁眠之人,已然此刻,还不睡去?

想必也是有些眼困了,在长笛重又响起之后,声歌渐悄,万籁俱静……


2016年8月29日

林宏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不歌,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