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风投”太小儿科,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风投,顾名思义就是风险投资了。现在的各个基金会,各个风投公司真的是像雨后春笋一般,嗖嗖的冒出来了。走在大街上,嘴里不说着天使轮,A轮,B轮,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在创业。

风投有什么好处吗?有,而且很大!假如你投的哪一个公司,一不小心就上市了,妥妥的大赚一笔。比如现在的互联网三巨头BAT,要是你当初独具慧眼,哪怕只是投资一小笔,占个0.1%的股份,这回报率也足够你挥霍的了。

既然风投的回报率这么高,那么做这行的应该很赚钱吧!这个还真不一定,因为创业公司都想要上市,但是真正上市的却没有几家,投公司就像买彩票,公司上市的概率可能比中头彩高那么一点,不过也真的高不了多少!

最近非常火爆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摩拜打头,OFO紧跟其后,然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批共享单车,像小鸣单车,永安行,优拜等等,哪一个单车公司在创立之初不是想着自己的这个品牌能够上市,至少给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里会有上市的愿景!

共享单车饱和之后,“共享”概念就火了起来,现在什么都来玩共享,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甚至连“马扎”都共享,我就想问一下,我不扫码就坐下去是会扎我的屁股吗?

那么多的“共享”公司,他们创办公司的钱哪里来的,自掏腰包吗?不可能,就像曲筱绡说的,“现在谁投资还用自己的钱啊!”

风投公司,听着很高大上的一个名称,但是我们来看看它的本质是怎么样的!

创业者有一个很好的想法,通过书面以及面谈的方式让投资人相信,这个想法很有市场,推出之后肯定有利可图。投资人相信了他,就会投资,公司盈利,风投公司自然也会获利;投资人不相信他,自然不会选择投资,然后就换另一个。

这样看来,这是风险投资吗?这分明就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只不过是比股票风险还高的一种投资方式而已,风险自然也是和收益成正比的,一旦收益,也是获益颇高。

风投好像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不过“风险投资”这种手段可是自古就有的,而且古人的这种投资才真的称得上是“风险”投资。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经历了多少次的改朝换代,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成功者都可以说是一个“创业者”,而聚集在他身边,跟随着他一步一步走向“王位”的那些人不都是“风投人”,而且投进去的是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成,则永享富贵;败,则抄家灭门。这才能真正算得上是“风险投资”吧。

不止是中国,就连西方也是一样。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带着一票人想要进行航海探险,但是这个要有资金支持,先后在意大利,英国等寻求资助,但是都没人理他,最后西班牙女皇决定资助他完成探险。哥伦布完成航海,也发现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地方,这些地方也就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也为西班牙带来了大量的黄金,资源,使其成为一时的海上霸主。

对比现在的“风投公司”和古人进行的“风投”行为,现在人“风投”的获益似乎小的太多,就算是有几个公司都被你看准,最终上市。和古人获得皇位,获得大片殖民地的获益相比,那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为什么古人敢于如此“风投”,现在企业反倒感觉有点缩手缩脚的感觉?因为现在在进行投资之前还有一个行为叫做“项目风险评估”。

本身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投资行为的失误,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

如果古人那个时候也有这个“项目风险评估”,恐怕“起义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这些事情几乎不用评估就知道是成功率几乎为零的行为。当一件事情,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有明确的证据链条,都证明这件事的成功率几乎没有的时候,那么谁还会去做呢?

那些“风险评估”肯定都是正确的,但是都是在当时环境下是正确的,用现在的数据去证明以后的事情,这本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可能我们一生也接触不到“风投”,也不会有什么“天使轮”,但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投资不也是一项“风险投资”。而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就像投资之前的那个“风险评估”行为,可能可以确保你不会跌的太惨,但是也肯定不会跳的太高。

不止是“风投”,我们的所有行为不都是像一种“投资理财行为”,选择收益高的,那么风险自然也会高,反义亦然。就看你想有什么样的收益,能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了。

不管怎样,投资自己总是不会错的,就像现在很火的“定投基金”,每周固定存十几块钱,对你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去看,你可能会发现,嚯,那么多钱了。

就像我们每天读一点书,进步一丢丢,当时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是不是哪里有一点不一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的“风投”太小儿科,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