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

昨日,葫芦岛一男性司机以“厌世”为由,冲撞过路人,造成5名未成年人死亡,22人受伤;

上个月,重庆万州公交司机与无礼女乘客互殴,一怒之下撞向堤坝坠江,一车十几人丧生;

几个月前,乐清花季女孩坐顺风车被司机奸杀……

于是,网友纷纷催促着肇事者尽快去死,死掉的赶紧下地狱。

诚然,他们有罪,是该死,可是,最应该追究的难道不是事故背后的原因吗?

一两个恶魔死掉了,还有更多的恶魔在人间。

他们为什么起了歹意?

葫芦岛男司机被报道“厌世”、公交车坠江事件可以归结为两个暴脾气、顺风车司机也被报道或有心理倾向。

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_第1张图片
来源于微博
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_第2张图片
微博截图

这些人都像是情绪被压制已久才导致了心理变态,在某个瞬间忽然想不开,就酿成了悲剧。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很多人都病了。

这些病了的人,多是饱受剥削的社会“底层人民”。

或许他们本就一无所有,所以没什么可失去的,才会采用一种自杀式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可怜的是,一群无辜的人为他们的愤怒买了单。

现代人活得有多累?

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_第3张图片
微博截图

他们已经累上了热搜,非但如此,他们还抑郁、脱发。

AI、大数据、医疗是全球发展趋势,可是,当代世界最亟需的职业,难道不是心理医生吗?

当今社会有多残酷,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可能不会理解,他们世界里的残酷或许仅限于勾心斗角及肮脏龌龊的商业竞争。尽管心里可能变态,也不会波及到普通人,即使波及到,也能做到不被人察觉的地步。

他们不会关注手下的“奴隶”是死是活,只要“奴隶们”还在干活,姑且放任自由。

但是,被剥削的“奴隶”则不会这么想,他们被生活束缚着,终日嚷着要自由,要去看世界和远方,却也只能从网络世界窥探一眼“高处的风景”。

他们终日困倦于柴米油盐与日常工作中,带着画有笑脸的面具,靠网络上的段子或某种精神鸡汤与生活僵持着。或许不知什么时候,就坚持不下去了。

2012年的时候,韩流正盛,满屏少男少女,看他们跳跳唱唱的时候感觉人生真美好啊,如果国内娱乐圈也有这么多的新鲜血液一定很精彩。

没几年,国内一批年轻的小花小鲜肉们崛起,尤其是2018年,这些年轻的血液呈井喷之势爆发,各大平台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的少男少女们。让人不禁感慨,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么多好看的面孔,他们不光长得好看,还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且有着不俗的家庭背景,优秀的条件让他们连赚钱都比“普通人”更容易。

上天真不公平啊。

不止如此,前段时间一笔八个亿的罚款让人哗然,原来一个明星竟然可以这么有钱,相当于一个普通人正常工作五千年的薪水。这样看来谁还想做普通人,不如当明星,就此走上人生巅峰。

反正世俗所谓的成功,不就是有很多很多的钱吗?

人人都想当明星,但不是人人都能当明星。多数人只能望洋兴叹,活在幻想中或眼前的这个现实世界里。

可现实社会会好过么?

据说,一个大公司发布的职位平均能收到一千份简历,清华北大等985高校随便挑挑拣拣,其余的投入垃圾箱。被二次筛选的人再一次分配到相应的领域,依照不同的学历配合不同的岗位,层级分明。再剩下的那些,则散布在各大商场的柜台、餐馆以及其他服务业。

可能会有人说,那是他们咎由自取。

可是啊,努力从来都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否则为什么最终成为明星的为什么总是那些面容身材较好的人,为什么成为CEO总是那些受过优秀教育的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万个人中能有一个走上“人生巅峰”就不错了,多数不还得困倦于生活,当车奴、房奴和社畜。

人人都知道这个现实,只是人人都不愿意接受罢了。即便写出来,也面临着“语言过激”被封号的风险。

人生而就是不平等且不自由的。

更让人不自在的是,很多人分明清楚的意识到这件事,却没有改变的办法。

最近网上消息称,90后成为植发主力军,如果不是什么病理原因,很可能就是压力太大所致。

果然,有医生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_第4张图片
微博截图

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活得很累啊。

平日不敢谈人生,否则脱口而出就是一部苦难史。

曾经有一段时间住在一楼,由于睡眠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夜半小区里畅谈人生的伙伴们,他们或在夜里放声痛哭,或纠结未来要走的路。

在那些个夜里,无意间窥见不少人的忧愁。

何以解忧,唯有喝酒吧。可现代很多人都是“孤独患者”,喜欢一个人舒适,久而久之,连一起喝酒的伙伴都难寻了。

最终,有些情绪在爆发之前,只能自己消化。有的人“消化好”,有的人则没有那么好的消化系统,一不小心就“疯”了。

没有人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个“厌世”者。

但我们都知道他会出现。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得了“精神”病,他们不敢承认,或不愿意承认,也有的承认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治疗与帮助。人人都在忙着关注自己,关注手机里的新鲜事,关注谁和谁的花边新闻,哪有功夫关注身边人。

他们宁可在网上带着虚拟的面具快活,也不愿摘下面具面对那个可能“疯了”的自己。

一百多年前,鲁迅弃医从文。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需要另一个鲁迅来拯救这群疯了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厌世为名,这世上有多少人得了“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