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面对永恒的竞争,磨炼自我是唯一的出路

稻盛和夫:面对永恒的竞争,磨炼自我是唯一的出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共生”与“竞争”,是两个很容易被误解为相互对立的概念。

共生其实包含了竞争。要想实现共生,就必须在共生内部建立一条进行激烈生存竞争的通道,折中敷衍是无法实现共生的。

我们就以“食物链”为例: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而这种生物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就是在这种食物的链接关系中,动物的生存环境才得以建立起来。

众所周知,在非洲大草原上每时每刻都上演着“弱肉强食”,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得以完善。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也是实现共生的要素之一。

如果非洲大草原上没有肉食动物,完全是草食动物的天下,那么数量过多的草食动物就会把大草原上的植物啃食殆尽,最终导致所有生物种群的灭绝。因此,正是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竞争才使非洲大草原的生态得以平衡。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狮子和猎豹在捕食时,捕捉到的猎物往往都是草食动物群逃跑时的掉队的、身体羸弱的成员。并不是所有这类动物都会成为牺牲品,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无法避免这种结局。

为了实现共生,就必须存在竞争,因为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共生。

再举一个例子,就像佛教中的“小善”与“大善”。

所谓“小善”就像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而“大善”则是父母秉承“玉不琢、不成器”的理念对子女进行严加管教。我认为“小善”并无助于共生的形成,只有“大善”才是形成共生的基石。

就如“小善为大恶,大善似无情”这种说法。好比父母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当学徒,这种做法看上去似乎很无情,对孩子而言,这也确实是一件充满痛苦和磨炼的事情。但是父母只有让自己疼爱的孩子经受严酷考验,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

相反,那些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的父母,他们的疼爱将妨碍孩子的成长,所以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大恶”。

如果所有人都试图以“和稀泥”的方式来谋求温吞的“共生”,那么实际上无异于温水煮青蛙,绝对无助于共生的实现。

我认为,凡是排除了严酷生存竞争的所谓“共生”,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分享以求共鸣 感召改变习性】

【交天下朋友 剖人间喜忧】

【微信号1056313400】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盛和夫:面对永恒的竞争,磨炼自我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