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会成为应届生的坟场

文/Owen要写字


如果你记性好,应该还记得那几篇关于应届生该不该去创业公司的文章。有些说创业公司满满的机会,有些则疯狂吐槽,甚至献上语录:“创业公司,职场老鸟的战场,应届学生的坟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辩论时最怕的就是一棍子打死,首先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应届生的坟场,但是有些或者说大多数(反正没有具体数字,都差不多)创业公司,的确是应届生的坟场。

创业公司,我简单将其分成3种:

独角兽型,特征为:

有一定的市场名气,商业模式得到很好的验证,品牌和公司愿意已经可以拿上台面;比如2年前的滴滴,眼下属于这类的有名气的公司,罗辑思维、丁香园应该都算在里面;

普通型创业公司,特征为:

有投资人认同,拿到A轮在1000万以上、以上的融资,员工中开始有大牛聚集,各部门同心同力,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争取立足市场甚至拓展市场的阶段;

初创型的公司,特征为:

拿到天使轮、Pre-A或者A轮低于1000万的公司,人员不多,商业模式有待验证,甚至于没有商业模式(由于以前资本狂热的坏习惯,有些商业模式是忽悠出来的),公司大牛不多,甚至为了省人力成本,实习生很多等;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公司,已然停留在这样的情况。

对于应届生来说,去独角兽型的公司已经和去传统意义的大公司,是差不多的,这类公司不讨论。后两者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

大多数应届生,大致的特点是专业能力和职场能力一般(专业能力不是专业成绩),通常也有大公司的机会,对自己比较有规划,但是本质上想得多,做得少;内心有小宇宙,认为自己应该要有所成就不枉一身才学,或者不枉父母十几年给的学费。


那么对于大多数应届生有人会说创业公司很好,却又有人说创业公司是坟场。

应届生的判断能力是关键,选择不好就是去送死

我们把创业公司分成了基础的三类,只不过是给了一个大概,应届生入创业公司之前,如何能够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值得,这家公司的愿景是否有戏,在这家公司里,个人的成长是否可能。我觉得这些问题做为应届生是很难得知的。

创业公司很多时候面试三轮之后,CEO就出马了,结果很多嫩雏一遇到CEO激动心情难以言表,三言两语就被那些鸡血和甜言蜜语给哄骗了。但是至于公司究竟如何,总需要等他完全进入了,才会有一个大致的观感。否则,就会有小编的尴尬,等我拒掉所有的offer之后,发现我去的那个项目的成员,包括招我进来的经理全部离职了。这个懵逼状态实在是令上天动容。

判断力是应届生的坑,对于独角兽公司,因为你能获取的信息多,不足为怪;而对于第二等公司,多少也能够找到一些人询问,或者找到一些大的正经的新闻报道了解;而对于初创公司,真的谨慎,很可能就是死,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应届生需要作好准备,可能没有人带你,自由生长会成为常态

之前说了应届生的特点,大多数人的职场素养和专业能力都很一般,创业公司的职业素养环境如何,全部要看创始人的风格,是否有专业意识,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基本就奠定了。虽然你会说,阿里巴巴初创的时候也是很不专业,但人家是看起来不专业,正规化、专业化一直在他们的工作方式里面。很有可能,你选择去到的创业公司,并不很有专业意识,各种能力就需要自己培养自己,专业能力同理。

去创业公司,一定要有立马出效果的能力

创业公司的变化很大,很可能三个月后你所在的公司,业绩下行,再过一个礼拜,公司就倒闭了。所以去到创业公司,一定要有立马出效果的能力,否则你很快会被淘汰,或者你会还公司被市场淘汰。其次是初创公司的试错成本其实很高,一旦一步走错,很可能万劫不复。我加入的创业公司,一位前负责人,采购了一批落后到毙的产品大概3万元,连做礼品送都没有用户有什么大的反应,更别说要卖出去了。货品一直堆着,以至于项目岌岌可危。

大概综上,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应届生千万不去创业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

其实,不是只有初创公司才在创业,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也不断在内部优化和创业。在大家都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去给自己填上一项专业的能力,才去创业公司,此举会让人生顺利很多。大学生创业,对于创业者本人是很有利的,但是这类公司一样没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承担能力。招人和解雇人都是如此的随意,我就亲眼见过几位朋友明明有更好的机会,被忽悠来创建事业,结果试用期过一个月,就白眼,紧接着就是离职了;内幕是,他们用不了那么多人。

选择很重要,尤其是应届生;没有应届生的头衔之后想再找到大平台,实在没有那么容易,本人就是例证。拒掉了那些offer,现在也身担要职(马蛋,谁让那批人全走了),但这个月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没有应届生的头衔之后,寻找主流互联网公司的难度就增加了很多。

所以,慎重,慎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会成为应届生的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