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
这几年为毒饭推荐过不少优秀剧/片。
Sir常常问自己,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流行,什么是又好又流行。
好,没有标准答案。
但流行,影响力之所以能辐射到社会各个拐角,一定是它的内容(精神),触及到最普遍的大众焦虑,关照时代最深切的脉动。
那,又好又流行呢?
这部时隔七年回归的日剧,或许是答案之一——
《Code Blue3》
コード・ブルー -ドクターヘリ緊急救命
提起它,一句话概括,“有生之年系列”。
2008年《Code Blue》(又称《紧急救命》)第一季富士台首播,战绩显赫。
首集收视率 21.2%,打破当时月九剧三年来最高纪录;阵容集齐日本当红炸子鸡,山下智久、新垣结衣、户田惠梨香;导演一举夺得2008年日剧学院奖……
九年里,豆瓣评分不降反升,从8.1攀到9.1。
如今,第三季开播仅五集,分数足以秒杀同期其他日剧。
演员也悉数回归
遗憾的是……传播度远未达到预期。
实在不该。
抱着“不放过任何一部好剧”的职业态度,Sir今天必须好好安利这部高级职业剧。
日本职业剧一向是该国影视作品的明珠。关于律师,《胜者即是正义》;关于编辑,《重版出来》;关于税务调查员,《黄金猪》。
再冷门的职业,也能演成潮流剧。
《紧急救命》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
它讲医疗,却将视角瞄向该领域一个前所未闻的群体。
飞行医师。
什么是飞行医师。
简单说,在空中与时间赛跑的人。
接到求救电话后,乘坐急救直升机飞往现场,对伤者展开一系列快速治疗的专业急救医生。
快,是他们的首要原则。
接到求救电话,第一时间响应,用最快速度跑至集合地点。
字幕来源:猪猪日剧字幕组,下同
现场极大可能杂乱不堪,有人呕吐,有人流血,有人昏厥……
要在一切高速运转的场面中保持冷静,判断治疗优先顺序,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生存,在《紧急救命》急速的节奏推进下,从未如此惊心动魄。
第三季首集,水上摩托车突发意外,30岁男性冲撞上防波堤,当即休克。
送往医院后,男人心跳、脉搏濒临停止,必须第一时间开胸找到出血点,止住大出血,才有生还希望。
手术过程,开胸、手伸入肠道找血肿、止血……
这种纤毫之间的救命,不比任何大场面更揪心?
另一起事故,花车侧翻插入民宅,造成十余人重伤。
怀孕胖女子,腿脚骨折、羊水破裂、现场大出血,延误治疗很可能一尸两命。
同一场景,一个七八岁男孩同时因头部撞伤,陷入昏迷。
更致命的是,由于身体夹在车与墙壁间无法动弹,救援时间至少需要半小时,过程中随时有可能丧命。
保住性命,方法只有一个——现场进行颅骨穿孔手术。
这也意味着,必须在没有消毒防护、充足物资的环境下,单靠一把刀与钻孔机在脑袋上打个孔。
这种左右为难的取舍,难道不比任何大决斗更悬念?
哀嚎混乱的现场、物资匮乏的救援、刻不容缓的挑战,无需添油加醋,飞行医生的职业环境,足以惊出观者一身冷汗。
看《紧急救命》,你会始终处于紧绷状态,除了种种命悬一线的救援,还在于,它不停抛给观众选择题。
这里的选择不一定有对错之分,但通过呈现选择时的犹豫,职业操持人那种敏感飘忽的情感状态,就被精细地还原出来。
实习生导师、飞行医生三井环奈(宫田由美子 饰),面临一场医疗纠纷。
孕妇临产,因是反胎位,脐带卷在一起,先后被11家医院拒收。
如果不接收,孕妇就会死。
如果接收,孕妇也有可能死,而且更大的责任归于自己。
这是三井第一道选择题。
她选择接收。
手术现场,胎儿心跳60,还在继续下降, 母亲血压已跌到70,由于脐带脱出时间过长,母子性命危在旦夕。
如果放弃孩子,大人很有可能生还。
如果坚持抢救(孩子),大人死亡几率加大,孩子未必能保住,而且责任又归于自己。
这是三井第二道选择题。
她选择放弃孩子。
如果从始至终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那结果再糟,三井也不过为她的“专业判断”担责。
但这时,虚弱的孕妇突然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三井,声音微弱地恳求,“救救孩子”。
三井最终如何选择?
是理性做出专业选择,还是感性地冒险一把,顺应病人心意?
与她的举棋不定并列的还包括但不限于——
是秉持救人天职,不顾有可能到来的法律诉讼,还是独善其身,看着患者死亡?
是明知脑死亡患者不可能恢复意识继续治疗,还是建议病人家属签署死亡同意书?
选择可能有一时得失,但通过对选择背后依持价值观的不断强调,一个职业该有的专业态度,也就慢慢清晰起来。
医生不是神,能力有限
这个世上多的是不合理的
不该有的却发生了,我们也只能接受
看日本职业剧,看《紧急救命》,你会发现,编剧是真的关心从事这份职业的人。
它既呈现出该职业的特殊性,也毫不吝于展示职业背后人的普遍性。
飞行医生是医生,医生也是人。
再特殊的工作,出发点都是被需要、被认同的情感召唤。
Sir印象最深的一段情节——
藤川一男(浅利阳介 饰),实习生中的末流,同期的三位都坐上飞机,只有他还“空着”。
不要再勉强苦苦挣扎了
你将来也不会有坐上直升机的机会了
外面越失意,回家就越得意。
惨爆了的藤川在跟家人通电话时,总夸耀自己过得很好。
但这种好,毕竟是假象。
来自事业的挫败感,一次次让他把气撒在母亲身上。
家人越来越怕他。
母亲千里迢迢到医院探望他,路途遥远,一度晕倒。即便如此,也只敢远远观望,深怕被发现。
好巧不巧,儿子被教训的一幕,刚好被母亲撞上。
母亲才知道,原来嘴上意气风发的儿子,在医院过得不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鼓励儿子,母亲冒充病人,给医院寄去感谢信。
前略 藤川医生真是个好医生
……
一定能成为飞行医生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
医院里,不明真相的同事嬉笑,调侃藤川终于有了自己粉丝。
唯独当事人,双手捧信,怔在原地,泣不成声。
为人父母的体恤与悲情,为人医生的理想与虚荣,在这段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让人五味杂陈的真实。
在其深处,折射出来的是,一种职业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与沉重。
这当然不是飞行医生特有的压力。
这也是我们青睐日本职业剧的原因——我们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甚至是,自己就是主人公。
说白了,优秀的电视剧,都是现实生活的延伸。
戏里,飞行医生投身医疗事业,拯救苍生。
戏外,《紧急救命》也在积极扩大它的影响力。
前两季放映结束,东日本大地震爆发,救灾动用新成立的医疗直升机系统。
该剧医疗指导团队亲历救灾现场。
2016年,熊本地震,一个20人组成的中国旅游团,被困当地一家温泉旅馆,正是由直升机救出。
电视剧播出后,在日本引起极大社会效应。“直升机急救医院网”(HEM - Net)会长国松孝次表示——
《紧急救命》使更多人知道了直升机急救员的存在,生动展现了医生和护士们奋战在生死一线的画面。
2007年,全国急救直升机只有14架,而截至今年3月达到了50架,基本可以覆盖日本全国,这其中也一定有本剧的功劳。
好看,真实,从生活中来,又反哺生活。
《紧急救命》既让越来越多人了解“飞行医师”这个职业,也致力为飞行医师培育出更高效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更“快速”与“专业”地服务更多人。
不正是Sir开头所说,好又流行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