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搬掉那一座座阻碍人与人链接的高山)

“愚公移山”(搬掉那一座座阻碍人与人链接的高山)_第1张图片
人与人,有的时候,何尝不是隔着千山万水

最近确实安排了比较密集的工作

但同时我也会问自己,真的忙到连打字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还是仅仅在用“忙”做一些借口躺在“舒适区”里呢?

这段时间冒出很多个要记录的念头,比如很坎坷的义乌之行,比如很温暖的家乡之旅,又比如工作坊中和学员的一些有趣的探讨,有一些点都特别想记录下来。

但懒癌发作,就只是那么蜻蜓点水的在朋友圈敲几行字,而已。

但自己的内心是不满意的,因为有一些东西想表达,有一些东西想通过记录来清晰。

尝试用这一篇来打破一下,过往的找机会再叙,说说昨天的一个故事——

晚上,爸爸提了一桶热水,孩子需要一边泡脚一边做口算题。

一个没注意吧,小朋友把一桶水都踢翻了。

这下,水漫金山,我赶紧跑去卫生间拿拖把,老公也拿了抹布……

这时,我听到老公在和孩子说:哎呀,吓到了吧?(忍不住赞一个:爸爸最近的倾听和感受真的腻害了)

优优小声地说:嗯,是的。

爸爸回她:是怕爸爸骂你吗?

优优回答:不是的。

那又听爸爸继续问:那是怕妈妈骂你吗?

优优笑了笑说:是啊。

然后我们一边收拾,一边开始回忆,妈妈为什么会让孩子觉得害怕?

在遇见P.E.T.之后,我渐渐调整了和孩子的相处方式,走下“权威型母亲”的神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那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依然会在一些场景下升起恐惧和害怕呢?

这也让我记起前几天回家的一个片段——

桌上有个棒棒糖,孩子问我:妈妈,我可以吃吗?

我回答:可以呀。

小朋友在一边顿了顿说:妈妈,好奇怪呀,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你会不答应呢?

是啊,虽然妈妈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孩子自己也不一样了;但妈妈以往带给孩子的感受还在,或委屈、或紧张、或害怕、或失望……当一些相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身体自然就升起了类似的感受,启动了生物本能,会选择对自己而已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

经由孩子的这两个故事,也看到自己的一些模式——可能也叫作限制性信念吧,就像那一只被封在玻璃罐里的小蜜蜂,一次次地试图从瓶子封口逃脱,但没有一次成功;哪怕后来封口已经消失了,它也再也不敢往封口去冲了,因为那个地方带给它的记忆可能是伤痛、也可能是绝望。

而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可以看到过往的一些经历正在无形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可以有机会去做一些处理和调整,去突破过往的限制,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比如昨晚和孩子,后来她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她记得具体的场景和发生的事情……那看见了,就有机会,我去倾听她,当时的她怎么了;也可以去表达那个时候的妈妈怎么了;当大家回忆起这些,当下的我们又是怎么样的感受……

我们的关系,经由这样一次次的看见,慢慢的不一样了;是母女,却更像是伙伴。

再说说,孩子为什么孩子会怕我?

记得我其中有一场工作坊的教学环节有场景扮演,一个朋友录下来给我先生看,先生一边看一边笑着说:哈哈,这还用演啊,那就是“绊脚石”本身啊。

绊脚石,是常常出现在你或者你身边人身上的,那些无意识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常常会让人有“把天聊死了”的感觉的话。

这一两年来,看到绊脚石,再一点点地搬掉的过程,真的有点像是“愚公移山”啊。

愿我们都能慢慢移除这些障碍,看到更多的风景,也给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公移山”(搬掉那一座座阻碍人与人链接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