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说出来不怕丢人,其实,就《一句顶一万句》而言,我已经是第二次阅读了,第一次读到这本书,走马观花的匆匆看完,感觉寥寥,乏善可陈。之所以梅开二度,是因为被大师的另一作品《我不是潘金莲》震晕了,因为说来也是本家,所以大师的名字也暗含着我被震晕的预示。好吧,前度刘郎今又来,谁让咱智商就这么捉急呢!

        一周的时间认真拜读完毕,大师的文字功力不用多啰嗦,春风十里不如你,此处省去一千个服字,但钦佩之余,我也一直在想,把这么个小县城的底层草根照着清明上河图似的复刻一番,初衷到底何在呢?思来想去,算是琢磨出点儿意思,今天就把这个功课做个了断。

        什么叫一句顶一万句?中国文化当中,类似的说法还是很多的,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啊;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啊,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我小时候记得甚至还有一本叫作《知音》的热门期刊,足以看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知音,知己的渴望和看重。除去人的社会属性使然之外,这种强烈的渴望和看重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多少有些沉重和压抑,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而言,生活举目四望皆是眼前的苟且和无奈,他们的人生只不过是从被生活强奸发展到顺奸最终通奸的过程,在这片土地上,再高远的梦想,再强壮的翅膀,似乎都会被沉重的现实拉回到地面,最终埋葬于生活的泥沼中。

                中国人几千年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哲学传承的无主之地,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这十六个字到今天都是适用的。我们既不信奉上帝和教宗,也不追随知识和理性,唯一能让我们折服崇拜的也只有权力而已。成王败寇,好死不如赖活,诸如此类的话都代表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们深入骨髓的基本理念和判断。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除非是自己祖坟冒青烟,否则寥寥一生中,权力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生活,就成了普通百姓的人生主题。但既然有主题,自然还会有副题,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如何解决呢?

      对于有宗教传统的西方来说,人是可以跟耶稣有沟通的,而人也因此在人格之外有了神格,在现世生命之外,还有了前生来世,因此对于西方人而言,人生的维度和长度都要强过我们一层,现世生命甚至不是自己的终极要义,哲学精神和宗教情怀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这也是很多西方人特别不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居然能在没有宗教和哲学的情况下绵延不已,亘古不断,这的确够让他们喝一壶的。在我们天朝上国这里,普通百姓既然头上三尺无神灵,那也就只能环顾四周找知音了。郭德纲经常说: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也是这个意思。

      小说里无论是上半部分的吴摩西还是下半部分作为他孙辈的牛爱国,贯穿的是差不多五六十年的时间跨度,时间的意义在于变化,但对于这一片无主之地来说,时间已成了无用之物,唯一还在的只是轮回。他们终其一生都想成为别人,但从不考虑找寻自我,他们的焦灼,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憋屈,他们的愤怒,无神可告,无主可依。都说求之不得,反求诸己,对于西方人来说,普通大众可以在宗教中找到宁静和平衡,知识分子可以在哲学中找到自我和初心,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反观我等,又是何等的不堪。

      千言万语着落在一句,也算是一句顶一万句了: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诚哉斯言,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句顶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