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继回购股份和发债外,家电企业正在向内掀起一场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运动。
4月14日,一份由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签发的文件显示,美的集团将从2020年3月起对公司高管暂停30%月度工资发放,时间直至今年12月。而此前海信集团在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万人裁员数据不属实的同时,也提出海信正在采取高管带头降薪、员工末位淘汰等措施。
家电企业在4月14日晚间密集发布的一系列一季度业绩预报,宣告了上一个季度外面的世界有多艰难。其中,格力电器一季度净利润也下滑七成。
飓风袭来,大象被认为应该站得最稳当。但当营收超过两千亿元的家电巨头们也流露出力有不逮,这场疫情对家电行业到底会带来多大冲击还值得重新审视。
冻薪、降薪与裁员
薪酬变化是个体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最直接冲击。
美的的冻薪发生在高管层面。文件显示,这次冻薪实施范围包括集团董事长、副总裁、事业部总裁、经营单位及平台单位负责人、职能总监及集团下属各单位一级架构负责人(19级及以上)。而对于暂停发放的部分,文件显示将在年底根据集团整体及单位业绩达成情况再确定是否返还。
美的集团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今年确实很挑战,为了与企业共度时艰,美的高管在沟通后达成一致,自愿冻薪以表决心,接下来会继续聚焦业绩达成。”
但对于《华夏时报》记者关于此次冻薪涉及高管有多大规模,以及国外高管是否也参与此次冻薪的问题,美的集团方面表示不方便回应。
这次冻薪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从美的财报披露的公司董监高人员在2018年获得的报酬中可以窥见一斑。
财报显示,包括方洪波在内的24名现任及离任董监高在2018年共获得税前薪酬为4159万元。其中方洪波2018年领取薪酬为808万,比2017年增加约90万。而除了四名已离任的独立董事和一名职工代表监事外,美的上述董监高人员披露的最低薪酬是101万。
此外,美的的高管还多持有公司股票。2019年半年报显示,方洪波当期以持股1.97%的比例,位列前十大股东。
《华夏时报》记者从美的内部了解到,目前基层员工尚不受这次冻薪影响。还有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些高管工资“甩员工几条街”,冻薪对他们没太大影响。
相对薪资调整,裁员是更直接的削减成本手段。
近日业界还传出海尔和海信集团裁员的消息。海尔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否认了裁员消息。
海信集团方面则对《华夏时报》回应称,海信采取高管带头降薪、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优胜劣汰”等措施,激发全体员工斗志。海信还表示,对于网传定量裁员的数据并不属实。但这也侧面证实了海信裁员的存在。
一季度冰封
家电企业冻薪、裁员这些削减成本的措施相继出台,背后的目标都是要层层传递经营压力。
压力有多大?从家电企业预告的一季度业绩可以寻找到答案。
4月14日,格力电器宣布其今年一季度营收为207亿元-22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10亿元最多下降50%,而当期13.3亿元-17.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70%-77%。格力还宣布一季度其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股-0.28元/股,约是去年同期的1/4左右。
事实上在当天同期预告一季报业绩的家电企业中,格力电器的成绩单是最好的。
海信家电预计其今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万元–1.26亿元,同比下降70%-100%。而长虹美菱和深康佳都宣布其一季度净亏损超过两亿。
在解释业绩下滑时,上述企业大都提到了无法及时复工复产、终端需求萎缩、安装配送受阻等问题。事实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年3月就曾对外表示,格力2月份基本没销售,损失200亿元。产业在线的数据还显示,今年2月中国家用空调销售552.58万台同比下滑41.51%。其中,内销出货占比近三成,同比下滑67.3%,而出口则同比下滑13.2%。
而这些压力只能在家电企业内部层层传递,则在于疫情影响下消费需求萎缩的问题外部暂时无解。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全球热门体育赛事取消,家电企业原本寄予希望的海外市场增长成为泡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影响家电企业出口规模减少的原因除了今年一季度的国内出口订单预计需要在3-5月才能得到满足外,在物流方面,海外疫情扩散导致船只进港周期延长、船期拉长。
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转好,但被寄予希望的国内家电市场也并不认为会有明显增长。中怡康大家电事业群总经理彭显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大家对于收入和日常消费需求会重新评估。他认为,国内家电市场处于受刺激也很难去带动的境地,表现相对比较平稳,“需求还在,但国内市场不会大降也不会大涨。”
家电巨头们此前已经抛出了回购和发债,现在又开始了裁员和动薪,而下一步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