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部美剧悄悄开播了。
它特别“政治不正确”,因为它的主角是一个反女权的保守人士。
而它的戏剧性在于,这位反对女权的人,是一位女人,而非男人。
而且,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美国夫人》
1971年,美国。
菲莉丝,是一个有着6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但和普通家庭主妇不同,比起新的食谱,她更关心时政,并一心想扑进政坛。
菲莉丝有这个野心,同时也有这个能力。
她的专业是政治学,做过炮手和弹道技术员,出过四本关于核策略的书籍,她还差点进入了哈佛法学院进修研究生...
即便有如此牛x的经历做背书,但在两年的议员竞选中,她都失败了。
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影响力不够,是自己人脉不多,是自己见识太少...
但一件事,改变了她的看法。
在别人的牵线搭桥下,她有机会去华盛顿与政界名人面对面交流。
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在场的6个人,只有菲莉丝一个女人。
她没有任何畏惧,针对时政侃侃而谈。
但讲到一半,她被另一个男人打断:你可以帮我们记一下笔记吗?
菲莉丝有些懵逼,她问:为什么?
那个男人回答:因为你的字可能写得很漂亮。
这是最伤人的刻板印象:女人的话没什么分量;女人的字写得好,就该记笔记,女人心思细腻,不该出现马虎的错误...
那一刻,菲莉丝明白了,她落选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仅仅是因为:她是女人。
就连支持她竞选的丈夫,也只是在虚与委蛇,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妻子会赢。
菲莉丝放弃了竞选,但没放弃野心。
她另辟蹊径,开始从当时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下手。
但不同的是,她的立场不是支持,而是开始有组织,有纪律,有规划地反对女权运动...
慢慢地,她的名字被看见,她的声音被听见,她的野心也在一步一步扩散。
菲莉丝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女权运动历史的进程...
《美国夫人》于4月15日首播,是FX联合hulu出品的一部9集迷你剧。
导演是做过爆款的人:安娜·伯顿和瑞安·弗雷克(两人都导过《惊奇队长》《亿万》)、阿马·阿桑特(《使女的故事》)、劳瑞·德·克莱蒙特(《恶行》)...
演员阵容也很强大:凯特·布兰切特、罗丝·伯恩、莎拉·保罗森...
凯特·布兰切特
罗丝·伯恩
莎拉·保罗森
凯特除了是主演,还是本剧的主制片人。据说,FX听说凯特要加入后,立马买下了本剧。
这也是电影大咖凯特,首次转战电视剧。
经历过无数电影的洗礼,凯特的演技已经不需要证明,任何角色,她只要往那一站,基本就稳了。
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再加上精彩的演技,让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从8.8一路飙升至9.1。
有网友评论:这是关于性别观和权力压迫的讨论,是时看时新的对女权与平权之路上的徘徊的回顾。
《美国夫人》是一部群像剧,是风云际会之下,女权运动者和反女权运动者之间的对峙和争斗。
而剧中真正的主角,是一部叫做《平等权利修正案》的法案,这部修正案,是那场历史运动的漩涡中心。
修正案的内容很短,全文只有三条信息,简单来说就是:
1. 不得否认或剥夺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
2. 国会有施行本修正案条款的权力;
3.本修正案于批准之日的两年后生效。
从左到右:Steinem, Abzug, Rep. Shirley Chisholm and Betty Friedan
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条内容,女权运动者却用了近一个世纪去推动它的成立。
早在1923年,此修正案就被提出,但被否决,然后被慢慢遗忘。
1963年,修正案又被重提,且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7年时间38个州通过此修正案,就可以通过...
1977年,经过女权运动的努力和呼吁,35个州承认了修正案。
在一切即将走向胜利的时候,菲莉丝·施拉夫利杀了出来,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修正案拦腰折断。
《美国夫人》还原的,就是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Phyllis Schlafly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Phyllis Schlafly
虽然剧集从导演到演员,遍布了女权主义者,但她们却没有一味地丑化菲莉丝的形象。
相反,如果抛开立场来说,菲莉丝极具人格魅力。
她的执行力、洞察力、逻辑思辨的能力,都远远超越了那些看不起她的男人。
在反对女权运动时,她敏锐地嗅出,女权运动者内心深处的傲慢,导致她们对家庭妇女极其轻视。
当女权主义者在国会和议员中游说时,菲莉丝已经联合家庭妇女,组成了一支力量庞大的队伍。
她的演讲,能一针见血地刺痛家庭妇女:
我并不反对女性获得成功,不反对女性离家工作,那是她们的选择,但我反对一小股精英团体,打击主妇。
女权分子特喜欢说,她们想给女性选择权,但如果你敢选择做全职妈妈,那你肯定是有问题,如果你不觉得被奴役了,那你是愚蠢,不明事理。
而且她的思维开阔,极富创造力。
当女权运动者在街头呐喊呼吁时,她带着家庭主妇,在政府机构里派发面包。
面包上,还有这样一句标语:做面包的人,送给挣面包的人。
这句标语,对承担了养家责任的男人,特别受用。
不仅如此,她情商极高,口才了得,能八面玲珑地处理各方人际关系。
或许,你会疑问,《美国夫人》是一部反女权的剧吗?
其实不然。
在剧中,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遭遇了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而这种歧视,在剧里是不露声色的,有时候只是一句台词,一个场景。
菲莉丝要出远门,并且在外过一夜,老公的第一个问题是:那孩子怎么办?
似乎,照看孩子的责任,全是菲莉丝的。
菲莉丝累得散架,老公全然不顾,依然逼着菲莉丝和自己啪啪啪,尽管菲莉丝已经婉转拒绝...
在闲暇之余,菲莉丝在做运动,背景音是电视的广告。
广告里,传递的是这样的理念:保持好自己的身材,否则老公就对你失去了兴趣。
即便是看似潇洒的自由派,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也没办法完全潇洒。
在游说政客的过程中,她们直言不讳地说:我们需要一张漂亮的脸蛋。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历史运动中,女性的力量都得到了无限的彰显。
从某种程度来看,还原这段历史就已经极具女权意味,因为这是一段属于女人的历史。
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她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印刻在了这段历史中。
《美国夫人》最大的价值,是它回顾了美国上个世纪,女权运动的惨败。
它的故事,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极富反思意义。
凯特·布兰切特在采访中,也曾直言:当回溯一个历史时刻,其唯一原因,就是要找出如今美国的女权运动,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它让我们认识到,平权之路走得太难太难了。
这其中的障碍设置者,不仅仅是怕碰触他们既得利益的部分男性,也有看似同道中人的部分女性。
《美国夫人》为何能有9.1 的高分?
因为它展现了性别歧视的存在,但它没有设置一个英雄,充满热血地去打破这个存在。
它客观呈现了两种声音:反对和支持。她们每一方的立场,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和博弈。
正如网友所说:在女权和反女权的矛盾对峙下,是各种道不清的女性困境。
而这个困境没办法通过几个口号就能解决,它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