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星出轨新闻甫爆出,重量级大瓜切开香气四溢,一夜之间圈内外热议沸腾。“出轨”,本是人类情感关系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公众人物的出轨曝光,除了一段关系的破裂,也给作为个体的当事人招致了一夕之间爆发的公开处刑。
“出轨”,在英文里是“cheating”,同义欺骗、作弊和偷窃,饶有意思。作什么的弊?偷哪里的窃?
而这个词源于古法语“escheat”,意为“归属土地于领主”,从领土中脱离出来,“红杏出墙”。一段关系是一面墙,一份感情是一片领域,稍有逾越就是出轨。这是我们今天普遍接受的定义。
人类几乎在学会建立关系以来就懂得出轨,无师自通。
几年前,加拿大一份名为“离婚”(Divorce)的期刊显示,全球约有45-50%的已婚女人和50-60%的已婚男人曾有过出轨的行为。
“Divorce”杂志的网站首页介绍里写着这么一句话:离婚是困难的。如果你正在面临分手或离婚,你可能会被法律、经济、情感和其他各方面情况的崩坏吞噬
为研究中国人的出轨问题,从2000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潘绥铭,开始以五年为限,对全国范围内的婚内出轨行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从2000到2015年的四次调查结果来看,中国婚姻中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他们的出轨率,在15年间均呈上升趋势,潘教授还总结: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婚外情比例全球最高”。
而在这当中,男性出轨率始终远远高于女性,2015年中国男性出轨率已将近35%。
这意味着,从国内大街上随机找10位已婚男士,他们当中很可能有3位以上都有情人。
有意思的是,往前推至上世纪,李银河教授在1989年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那时婚外恋的比例只有 6.4%。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调查采用自诉模式,也就是说这6.4%的人是自主承认出轨的。
不过,就算是自愿“认罪”,这个数据也并非不可信。据李银河教授分析,因为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对出轨者是有惩罚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这段时间,单位对婚内出轨的处置非常严厉,罪名叫作生活作风不好,会给行政处分,提工资、升职、任用都会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后,所有对于婚外恋的出轨的行政处罚,就都基本取消了。
社会风气,制度法律,经济条件,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出轨”。反之,这一行为随着时代现象的转变,也昭示了某种趋势变迁。
他们出轨且“出圈”
出轨的历史比一夫一妻制还久。潘金莲纵然是虚构人物,但武大郎和西门庆的形象,也早已和潘金莲一起“出圈”,从四大名著走向今天的现实社会,成为中国人独有的指代性花名。
在一夫多妻的中国古代,有关“出轨”的记载往往指女性。
历代君王身边环绕佳丽三千,也不乏不安坐困后宫,红杏伸出紫禁墙的妃嫔们。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不仅与太医令程据等人私通,还专派手下从民间四处搜罗、绑架年轻男子进宫当男宠;与亲叔叔私通的南朝梁永兴公主萧玉瑶;成语“半老徐娘”来源的原型徐昭佩,被诸多情夫之一评价为“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唐中宗李显对相伴十五载的患难之妻韦氏情真意切,立誓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但贪婪的韦氏却因此有恃无恐,一次又一次地给君王戴上“绿帽”。
近代史上,五四启蒙之后,也有几桩著名的“婚外情”。抗战胜利初期,纵然拥有一妻三妾,也还是被陈立夫侄女吸引的蒋介石,在婚外情发生后很快被妻宋美龄发现,但她当即决定理智应对,用劝导和金钱请走了陈颖,化解了这次危机。
由于自知理亏,蒋并未多言,宋美龄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你是聪明人,难道不理解我的做法,一定要我捅到大庭广众之中去,丢你这个元首和领袖的丑吗?”
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宛然一对“璧人”
1927年,郭沫若在在南下潮汕的行军途中与一位女青年安琳做伴,郭沫若患上痢疾,是安琳不顾劳累为他寻医问药,后两人又在遭袭击时相携而行,这段浪漫经历被郭沫若写进小说,直言不讳地表白:“安琳哟,我是永远不能忘记你的!”
后来在被他的日本妻子安娜察觉后,郭如实相告,两人作了如下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妻问他:“你爱她吗?”
郭回答:“自然是爱的,我们是同志,又同过患难。”
“既是爱,为什么不结婚呢?”
郭回答:“惟其爱才不结婚。”
历史上对于“出轨”的探讨,一直是存在的。名人“出轨”背后的思维,虽然各式各样,但也几乎各自成为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模版。
高地位妻子对“婚姻第三者”的狙击,无外乎两点,一是对“小三”的恩威劝退,二是对丈夫社会地位和名誉的要挟。有关爱情的质问,是隐藏于名利之后的。
而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探讨中,出轨与爱情是有相关关系的,所以郭沫若提供的也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回答范本。他对于妻子没有足够的同理心,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这些名人身上是时代的痕迹,但某些想法被沿袭至今。婚姻像是一座围城,男男女女通过降低彼此对婚姻中爱情的期待,而获得和睦安宁。
电视剧《如懿传》官方宣传中将这部剧定位为“一代帝王夫妻的婚姻围城”
这对于新时代年轻人来说是残忍的。
在浪漫主义文学、影视作品的浇灌中长大,纯爱CP才是当代年轻人的婚姻偶像。但是技术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让普通的年轻人拥有了更多更隐蔽的出轨途径,更不稳定的道德观念,也看见了更多的诱惑。
这不一定是件坏事。
但是,如果年轻人们仍旧只希望看到婚姻的建构作用,看不到它的毁灭作用,只想得到婚姻里的甜蜜,而不愿意接受,学不会处理那些乏味、庸倦和脆弱。那么出轨,就注定会是一个炸毁当代亲密关系的高频炸弹。
出轨有共识吗
人们常把出轨的行为当作一种错误,把出轨的本质认定为一种背叛。
当人们谈起恋爱和婚姻中的背叛,最后的追问通常指向“发生关系”,性关系是有别于其他灰色暧昧边缘的、最说一不二的确凿实证。“捉奸在床”往往是出轨剧里最大的实锤,但也仍旧存在一些争议。
而“背叛”,这个词比“出轨”的外延要大一些。两个在精神上签订契约的人,一方对另一方不再坦诚,导致另一方感受到被伤害、辜负和侮辱,就是背叛。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当代男女关系的多数信任崩坏,都是从手机开始的。
意大利高分电影《完美陌生人》探讨了婚姻和感情里不可触碰的底线:猜疑。几个陌生人互相分享手机里的电话、短信内容,人们各自掩藏的秘密被公开,几对男女之间的感情羊皮也被拆破,人性之间虚伪脆弱不堪,亲密关系一地鸡毛。
电影《完美陌生人》
“背叛感”来自于一段关系中对某种契约意识的破坏。婚姻自然有经济、法律及传统观念方面的契约,恋爱也有,但恋爱的“契约”更近于一种“承诺”,它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共识上,彼此都不会轻易背叛承诺,是对一个人品质的认可。
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 · 贝克尔(Gary Becker)曾提出一个说法:婚姻的契约可以是个性化的,每一对伴侣都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婚姻价值的理解,来规定彼此之间的承诺。
恋爱、婚姻,是当事人专属的亲密关系,旁人不便置喙。他们的承诺内容,可能受到当下流行的社会思潮影响,但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应当是相互理解、匹配的。
为什么要出轨
出轨,有一个稍阴暗的面向,意味着激情的释放,压力的缓解。
你不能否认,世界上永远存在着倾向安稳和喜欢冒险的两种人格。两个相互吸引的恋人,甚至是达成契约的夫妻,可能在婚姻道德上是没有共识的。
有人觉得精神出轨没问题,有人觉得问题大了,有人觉得肉体出轨不算出轨,有人觉得这是亲密关系的耻辱。他们的稳定结合,大概率是一方压抑另一方的。
2014年的日本热剧《昼颜》(同名电影又名《昼颜:平日午后3时的恋人们》)里提到了一个现象级社会论调:在日本,下午三点是家庭主妇们最大概率出轨的时间。
为什么是下午三点?因为这个时间点象征了倦怠、乏闷、静止和无聊。生活毫无生气,情感需求得不到伴侣的满足,个人价值也无法得到社会的满足,如《昼颜》影片中呈现的压抑图景,似乎在以一种苦涩的语调,半同情、半讽刺地为“出轨”引聚目光。
日剧《昼颜》
日本有很多探讨婚姻和感情的经典影视文学,都在孜孜不倦探求一个共识:结了婚的女人不幸福。
高劳动压力、工作至上的日本,很多职业妇女常常拥有一个终日在外奔波工作,无法给她们高质量陪伴的丈夫。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幸福的生活,通过出轨来否定原本压抑的婚姻,也成为当下一个时髦的“出轨”理由。
被称作日本文学界情爱大师的渡边淳一甚至直言“真爱只存在于出轨里”。他描述了数不清的婚外情,用以阐述当代都市中这种超越常规情爱生活的可能性,试图证明它的存在是禁忌,却是必须且合理的。
不禁想问:对待出轨,除了共情和愤怒,我们还有必要去挖掘背后的社会学意义吗?结论又是什么呢?
亲爱的,请再伤害我一次
如果你的爱人,没有出轨,而是死了,你还会像和被出轨一样伤心吗?
没有可比性,当然——生死乃大,具有正常道德心智品格的人,不会轻易把两个人的感情和一个人的生命联系起来。“以死相逼”的爱情,也不是健全的感情。
“死亡”和“出轨”的狭义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不可抗力让你永失所爱,而后者——虽然很难承认,但事实就是:你没有能力留住你的爱人。
虽然更多人不屑一顾:轻易离开我的人,也不值得我留恋。
但不可否认,在得知被出轨的瞬间,你感受到的情感,可能是更复杂的。如果死亡意味着绝对的、单纯的悲伤,背叛带来的悲伤则掺杂欺骗、侮辱和不甘心。
热播韩剧《夫妻的世界》
在日常认知中,受到“出轨”伤害的人中,女性居多。不少社科、生物学等研究也从来都印证着:如果出轨是一种受人类荷尔蒙激情影响的犯错行为,更难控制生物本能的男性的确“犯错率”更高。
其中,婚姻比恋爱创伤更重。尤其是当一段婚姻已经变成了一个家庭,婚内出轨往往不单只两个人爱情的破裂,更是对下一代心理、成长等各方面的的影响。
然而,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出轨行为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重创,都不只是“我的爱人离开了我”,更是“我的爱人抛弃了我”。
这里的“抛弃”,也近似于“否认”、“玩弄”等心理。女性在一段感情破灭之后,对自我的怀疑,往往比男性更多。
但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在婚姻中遭受背叛,继而在悲愤交加的心情中走向复仇道路的女人们。
英剧《福斯特医生》里,精明能干的妻子与出轨的丈夫斗智斗勇,最终夺得养育权和房子
从大卫·芬奇2014年的悬疑片《消失的爱人》,到日前正在热播的韩剧《夫妻的世界》,及该剧的原版英剧《福斯特医生》,都讲述了遭到感情背叛的女人如何斗智斗勇,动用侦查、暗伤甚至杀害等手段,报复自己出轨的丈夫。但电视剧的底色,仍旧是女性对爱情的留恋,和卑微。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但同时也是通过艺术处理,呈现出对人类感情的脆弱、虚伪及人性畸变的染指,也讽刺了许多当代婚恋关系已然变质,沦为悲剧。
讨伐出轨
“出轨”是人类不甘寂寞的一场戏,“讨伐出轨”也是舆论过度焦虑、压抑的一场内心戏。
人们可以用“出轨”把两个人的矛盾概括,然后加以放大,呈现在公众焦点下,成为舆论谈资。
一些触目惊心的社会新闻也早已教会我们一个事实:一个人的才、学,与他的人格道德品质,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另一些瓜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私德上搞臭一个人,能够在公事上获得巨大收益。
所以,不管瓜有多大,一个公众人物引发的崩盘,始终只是日常新闻的下脚料,是本不该成为整个社会倾注目光和精力的重点。它让我们把目光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挪开。
最受欢迎的,永远是这些八卦新闻。互相交换、谈论八卦,几乎成为了一些人际交往中最快的粘合剂。但这样超出公共利益目的的讨伐,却经常成为舆论的飓风,也是危险,甚至恐怖的。
它将让我们丧失对“出轨”惨案中,情感被剥削者的真正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