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医疗救治的专家组、援鄂医疗队、疾控中心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为35天来最低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4月29日,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为35天来最低,累计已有近三分之二患者治愈出院。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中近30%为重症病例,要继续发挥国家高水平专家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
五一假期将至,专家提示:就近、错峰出游,避开人员密集的景点和高峰时段,不扎堆,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扩大发热门诊应急响应能力
1月24日,上海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级响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介绍,1月24日以后,迅速扩大了发热门诊的隔离治疗设施,对各个发热门诊隔离床位的数量和规格作了要求。另外,治疗优先,要求不能因为诊断不明确就不积极治疗,所以应急响应后,发热门诊增加了影像、药学、呼吸、急救等设备和人员团队,发热门诊都要有插管、呼吸机等装备。
邬惊雷表示,从上海的实践看,“四早”对整个防治非常重要。除了应急一级响应的工作外,早在1月24日以前,在组织、预警、能力储备等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自从武汉疫情发生以后,第一时间组织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一月初向各医疗机构发出预警;二是及时组织专家研判;三是对上海发热门诊进行督查,包括预检分诊、组织流程、能力储备、人员配备等,同时进行了全上海所有发热门诊人员的专门培训。1月17日向全市发布了上海救治工作方案。此外,还做了一些人力储备,包括定点医院的人力储备。
这次新冠肺炎实践当中,邬惊雷的体会是,CT的影像学诊断对研判非常重要,所以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都配置了发热门诊专属CT,前期配了21个,最近又配了14个,后续还要专门完善,这对扩大发热门诊的应急响应能力非常重要。
邬惊雷介绍,在一级响应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原来全市的发热门诊基础上,在182个社区建立了发热哨点门诊。据了解,未来将依托该诊室的功能,对社区发热患者形成一个发现、甄别、转诊闭合的管理功能。同时与区域医疗中心一起,加强对发热患者的同治梯度、上下联动的转诊机制,不但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防控能力,也可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准确度。
从上海整个情况看,截至4月29日24时,发热门诊共接诊接近28万人次,留观隔离17500例左右。上海共发现339例境内病人,境外输入的共发现308例。
多学科合作是一个重大亮点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这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役,如果不采取多学科的精锐部队一起紧密合作,可能不会取得最为满意的结果。多学科合作是这次一个重大亮点。所以,上海一开始就采取了集中收治的做法。具体有两家定点医院:一家针对成人,一家针对儿童。
张文宏说,定点医院汇聚了上海最优秀的专业团队,感染、呼吸、重症、心脏、中医等14名专家组成的高级别专家组,驻在定点医院从不离开。在病区,还有一支团队,直接针对病人,与专家团队进行无间隙的视频查房和对接。同时,团队里又有大量支持团队,除了重症外还有人工肺团队、呼吸治疗师团队、心理治疗师团队等。所以,这个团队是完整的多学科合作。
为密切接触者成立追踪办公室
众所周知,上海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疫情压力非常大。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曾经一个航班一晚上就发现了50多个确诊病例。而上海市疾控部门比较早介入了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最早在3月5日派人进驻浦东机场,收集入境旅客健康信息等,为后续病例确诊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和密切接触者的排摸打下了基础。
在开展密切接触者的排摸中,汲取了2009年甲流的工作经验,专门为密切接触者成立了追踪办公室,仅口岸航班已经追踪了近160架班次,从航班追踪管理到的本市人员多达6000多人。
科普和防治策略一体
张文宏表示,这是一次人民的战役,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这次战役是不是取得胜利,事实上就看整个民众是不是被发动起来。现在看,中国民众在这次抗疫中,被发动起来了。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民众极大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
张文宏认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科普在某种意义上能很好地将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在防疫策略的沟通上,科普就是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家庭医生守好“三道门”
上海市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辉介绍,经历此次疫情,上海6000多名家庭医生经过了“三道考验”,或者说守好了“三道门”。
一是守好社区居民健康之门。疫情早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第一时间尽快开放全科门诊。
二是守好家园和校园大门。家庭医生参与了居委会和居委干部、民警、社区志愿者组成四人小组,确保家园平安,在社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摸,发现重点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居家隔离,对这种居家隔离的人员形成闭合式管理。
三是守好外防输入的城市之门。家庭医生在各个道口都参与了道口人员的测温、流调、核查工作,许多医学集中隔离点主力军都是家庭医生。
后续疫情防控中,因地制宜落地策略
邬惊雷说,在后续疫情防控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来制定不同的策略。既要抓疫情防控,也要推进经济社会的正常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使民众主动参与常态化防疫过程。最近,正在加强上海的科普和市民宣传,做好民众的动员,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防扎堆,让市民积极主动参与。
第二,目前来讲上海还有防输入的任务,守住入城口非常重要。
第三,落脚点主要在社区,发挥社区的管理作用
第四,城市管理常态化以后,做好流动人员管理,主要是机场、车站、码头等
第五,上海4月27日中学生逐步开学以后,守好学校的门非常重要,常态化管理中卫生和教育部门如何配合,每天对学校晨检和入学后两次筛检中发现的异常人员及时管理、及时到定点医院。
第六,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在核酸检测上,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学校、一些特殊场所,对个人尽量扩大核酸检测;对一些特殊岗位的人群,比如养老机构护理员等做好管理
第七,监测哨。上海除了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外,还建了182个发热哨点的监测点,发热服务的触角一直能够延伸到社区,能早期发现这些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排查、早期转院。上海在发热门诊建设中分不同的梯次是必要的,同时要加强不同医院的能级,发热门诊的能级要提升,诊断要快速。
虽然这只是根据上海的一些情况制定的一些常态化措施,但从目前看,对上海整体的复工复产复学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边打边学边建边干”
邬惊雷说,从这次抗疫过程中来讲,继承发扬了前次抗SARS的经验,包括建定点医院、强化发热门诊等。但是整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戏称这次阻击战是“边打边学边建边干”。
在思考如何使上海公共卫生做得更好上,我们考虑: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二是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除了传染病外还有核、生化等监测体系等方面能不能做得更好。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不能更现代化。四是从专家团队、定点救治上,救治体系还要发挥的更充分、更好。除了定点医院,如果真的发生特大型的疫情,我们的队伍应该是模块化的、专业化的、能够随时响应的。上海之所以能快速响应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调动,在于前期的储备比如人员配置。
希望经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跟整个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能够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能做得更好。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姚常房
编辑:彭艳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