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本文来自于冉涛华为人才管理突围营ZOOM直播答疑文稿整理。
责任编辑| 苏打 第4803篇深度好文:5418 字 | 10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一、组织构建如何1+1+1>3
美国通过十一年军改,打造了一个高素质、高机动性、高灵活的作战体系。而这种灵活的作战体系其实就是打造流程化组织的基础。
所以今天我想先通过“美军军改对架构的影响”这个话题,来给大家分享如何优化组织,从而用最少的人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我看来,这对很多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经常看到,当每一次组织变革结束后,公司人数大量增加,但对公司几乎没起到什么效果,这是由于我们的组织变革仅仅只是为了组织变革,但实际上,组织变革不是简单推动某个东西,它需要系统化的调整。
每一次组织变革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认知和变革都要以“组织经营战略目标”为中心,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
第一,我们要做到适度管控;
很多企业只要遇到问题,就把组织架构往后推,出于谨慎,认为必须加强管控,因此开始抓财务、人力监控。却又发现,好的业务单元没有权力,随之效率开始下降。
在这种反复的博弈过程中,没有找到一种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去年写《华为灰度管理法》这本书,因为我觉得“灰度”这两个很精妙,就是说你一定要在这里面找到一种平衡的点。
不要寄希望既让公司充满活力,又让公司监管到位。这一点不是一步能达到的,只有长期建设才可能会形成这种结果。
华为做到这件事花了20年,当你设定变革目标时,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比如当我们要求监管到位,那么一定会牺牲基层作战组织的效率及动力,所以在这两者之间要做好平衡。
第二,要有持之以恒的变革;
军队改革不是为了好看,或去定谁的级别高,而是要解决一个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打赢仗。
美军军改历经十一年,这场变革对我们最大的启发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变革,我们不能只羡慕别人企业有多好,要同时看到他们为变革所付出的艰辛和一路的坚持,这是最为难得的。
第三,要建立铁三角组织逻辑。
工作中要做好分工,不要互相推诿,具体实行时可以和OKR、KPI等管理工具相结合,让分工对结果负责。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销售结果,不能仅仅靠销售,还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铁三角关系(产品经理、服务经理、客户经理),它们要达到平衡状态才可以。
这种平衡要求我们要构成一个面向终端客户的东西,也就是产品、交付都要好,最终形成的销售力才会强。
“销售”、“产品”、“交付”铁三角的逻辑关系,不是前后的顺序,而是平面关系,从业务角度来看,大家要有面向客户层面共同承担订单的责任,这才是一个铁三角的概念。
有的公司的“作战单元”不是在总部,比如华为,对他们而言,总部只是资源支持部门,一线在哪里,作战部门就要在哪里。
铁三角是面向客户的人。当然,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是这其中投射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优秀的产品、优秀的交付结果以及优秀的营销三者结合,才可以称之为好结果。
铁三角不是简单的1+1+1,它是要构建出别人无法超越的结构。当规模小的时候,它就是公司的三种力量;当规模大的时候,它就会下沉到一线作战组织。
铁三角是围绕着极致的产品、优秀的交付和狼性的销售所构建企业的特点。但是每个公司的规模、情况不同,哪些可以借鉴?哪些不能生搬硬套或者千万不要用?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看待。
二、分好钱,做好价值平衡
关于分钱机制,它是大家普遍都特别关注的,因为分好钱,对于很多公司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什么会有分钱的困难?
从本质上来讲,分钱本身是要把公司所形成的价值,在员工和老板之间做分配。
这两者之间,我们要清楚在总量中要拿多少分给大家?在分配过程当中,公司要赚多少钱,公司的利润是多少,股东该拿多少?整个员工该拿的薪酬总包是多大?这两者之间该怎么去平衡?
这些不仅仅涉及从财务角度,还涉及经营角度的分配。
所以四步分钱法中的第一步就是:锁定一个薪酬总包的占比,这个占比可以锁定整体收入,也可以锁定毛利润,但我不建议去锁定利润,因为这里面有复杂的计价模式。
测算预算之后,我们就看到总人工成本占比为多少时,利润水平怎么样?
如果这个水平是合理的,也就意味着劳资双方对于价值的分配是合理的。
如果分配不合理,企业占比太少,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蛋糕是做不大的。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薪酬总包的增长呈现出长期没有增量的趋势,这种情况会导致大家都缺乏动力,因为企业不论是达到一个亿还是十个亿,对于员工来讲全是成本,员工自身没有动力去挑战那么高的目标。
因此从底层来讲,分钱说的是在蛋糕做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员工和股东的利益,这两者之间怎么去平衡。
企业在形成利润当中,持续的研发以及市场投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激励分配机制里面,研发和市场的支出一定要有所保障,从企业持续发展中去构建总体分配的盘子,不要只考虑短期的利益。
我个人是坚决反对随便用股权作为工具的,因为每个企业每个阶段、每个行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动力不一样,不能简单一刀切。
比如高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它是个人驱动的行业,所以薪酬占比高一点,拿一些股权、期权、激励都没有问题。
但在制造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在于产能、工厂的门槛、投资额的大小,如果只是靠股权激励,对员工而言意义不是很大。
再比如说房地产这类工程资源型企业,做工程、装修都需要先垫资,这种情况下,想给员工激励也不是股权就能解决的。
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行业中找到驱动的因素,然后再去找到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动力以及做大蛋糕后的分配方法。
三、做好绩效,激发员工积极性
仅仅有良好的分配机制是不够的,绩效管理也要同步跟上。
在整个行业里面,大家对绩效这个词的理解偏差非常大,很多人把绩效等同于绩效工资,把绩效考核等同于发绩效工资,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为什么?
比如某个员工月薪1万,公司把它拆解成了8000+2000,我个人是非常反对这种简单的拆法。
因为当把拆解后的2000元作为绩效工资进行考核时,其实也就把这些员工的激励限定在2000元上下,对于员工而言,就意味着什么时候能赚2万或者赚20万,都是没有感知和遥遥无期的,员工就会觉得干多干少都差不多。
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管理动作和目的,就是要把自己2000元的绩效工资拿回来。这样的考核是制度上的错误,是绝对没有结果的。
考核首先是在于评价,就是要有科学的目标,评价要有相应的柔软性。
销售管理过程已经有了,那么绩效工资按步骤达成,各个环节有利润可以分。
比如说老产品、成熟市场这些都是多年积累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所以绩效不是简单和结果挂钩,一定要和岗位上的人努力达到的结果挂钩,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依靠提成制方式的前提下,一个人只是依靠老产品或者成熟的市场,那公司就只是在养懒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优秀的员工愿意去开辟新市场、推广新产品的,因为分配是基于运气的,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现如今,普遍的市场状态都是按照这种提成的方式,特别是保险公司的销售团队,有一个销售层级,这一个人的层级就看你能发展多少下级,在过去的时代,下级的训练和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考虑到,将来更多的客户是90后、00后,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会不会优先选择互联网入口?如果这样,要不要互联网化呢?
我知道有一个保险公司,因为担心损坏自身线下业务,于是封杀了自身的互联网业务,这种做法就出现了左手搏右手的情况。
从这个点上来看,我们不能基于管理工作,只考虑当下,而是要尽可能深入地去思考。
四、理清思路,不迷信管理工具
我们再来聊一聊KPI和OKR这两种管理工具,首先,我不迷信任何工具,因为工具只是帮我们去更好理清思路,降低运用成本,但工具不是唯一的。
有的人在讲OKR时,把KPI说的一文不值,可实际上,谁说KPI就不能做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讨论呢?在我看来,没必要非要把两种工具对立起来。
华为实行了十几年的KPI,它在承接公司目标当中明确要做的、要承担的的目标值,就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看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然后使用平衡积分卡这个工具来达成战略目标,平衡积分卡让我们从四个维度去思考结果。
比如说把销售目标分解之后,要找到销售目标背后的动因以及大家要为这个动因做哪些准备,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思考。
没有必要去追究OKR、KPI这两者的区别,因为从根本上而言,它们都是用一种沟通的方式,最终将公司战略发展的目标层层分解。
那么绩效评价到底要应用到什么方向?首先,找到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对于价值创造的贡献,这是通过考核绩效目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们要实现2亿的营收,或者未来战略需要实现10亿的营收,我们要做哪些准备?2亿代表着什么?10亿代表着什么?可能10亿就意味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当中,占有20%的市场份额和行业领先的标准值。
我们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数字背后代表的是什么,这种指标怎么一步步去实现。在所有产生价值的各个链条中,大家都该去做什么,这是重要。
前段时间,我给一个公司进行KPI辅导,他们的创始人说了一句话:
“企业其实没有看客之说,老板和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乘客,只有共同奋力划桨,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那么KPI是什么?KPI就是哨子,让我们共同携手朝着目标一步步抵达彼岸。”我觉得他讲得很好。
现场互动:
Q1:绩效反馈多久做一次会比较好?如何做绩效目标?
冉涛:绩效反馈这件事,不要把它当做必须是评价才反馈,而是随时有问题,就帮对方做辅导。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要让他把绩效目标达成,不是说定了目标之后,看他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能否完成,再给他打个分数。评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达成。
有一些员工就是不做报告,把自身的问题掩盖,这样一来肯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这种员工就要及时督促,预估他哪个点上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到了那个点上的时候就让他做反馈。
比如交付如何?遇到了什么困难?可能有时候他会说没什么困难,此时你需要进一步追问。不要相信他说的10个月之后可以给出一个性价比很好的产品。
目标一定是要有阶段性的考核,我们要知道对方第一个月工作如何?如果第一个月什么都没做,那么第10个月也肯定也做不出什么。我们要把目标分解到过程中,然后要在关键点上看他是否完成。
Q2:绩效考核一般性都是分定性和定量,那么定性岗位如何在设计中与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相结合呢?
冉涛:我们不一定要去设置定性和定量的指标,我觉得应该是,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目标,我应该做什么?
比如说以培训学校为例,从数字上来讲,招生目标能够看得很清楚,一个学生一年学费16800元,招100个学生,今年的营收168万,减去成本费用之后就是利润,这个账目不难算清楚。
这里最难的问题是要想招来学生,要考虑应该用怎么样的课程交付,去实现、去支撑,从而达到效果?能不能让用户觉得学费是值得的,这些可能是很难去定量的。
因此找老师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不构成所谓的定性指标内容。
那么定性与否,就是我们对于核心点的梳理,这对最终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这里不是区分定性和定量,而是区分真正达成战略目标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明确了,很多定性的目标就解决了。
冉涛,前华为全球招聘团队负责人、人力资源与战略专家。
他曾任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多个中高层管理职位,陪伴华为度过了多次危机,出书讲述了华为从0到7000亿发展的四大阶段的人才战略和落地方法。
为了帮助深受人才管理困扰的领导者/管理者,冉涛老师联手更新学堂打造了华为人才管理突围营,将身在华为时的亲历、亲为,结合多年来的人才管理实战经验,倾囊相授,讲透华为高速发展背后的人才战略支撑和人才管理方法。
如果你想要解决疫情期间人才管理的难题,想要向华为学习,打造狼性团队,掌握用人方法,创造更高业绩,二期营招生已开始,邀你来战。
二期营在一期营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升级,更聚焦,更实战。
仿照华为建立初期运营制度,以铁三角为单位构建公司组织运营,调动学员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员对华为公司文化的理解。
学训战三位一体,让你快速习得华为人才管理的特色学习模式。
班主任导学,“人才观影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真刀真枪,通过学、训、战体系,让理论更落地,技能更熟练,思维更升级。
招生已开始,扫描二维码
加入突围营,实战蜕变
用华为经验,
为公司选好人、分好钱、摆好队形,
实现人才价值翻倍!
购课后入群请
添加班主任微信:gxbzr-A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