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江淮大众现有的小型电动车,迪斯透露,目前正在考虑引入欧洲比较成熟的受欢迎的品牌。
“今天对于大众集团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意义的日子。我们在中国达成了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这将加大和拓展大众在中国的电动车业务。众所周知,中国市场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要”。5月29日下午四时,在在德国大众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签署入股协议后不到7个小时,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就与中国媒体进行了连线,沟通其对达成这两项重要战略投资的看法。
在推进和筹备了一年多,并以资本市场连续的异动提前发酵近十天后,大众在中国的重磅投资正式落槌。5月29日上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和安徽省国资委以及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江淮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下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协议——大众汽车将投资 10 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淮集团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的股份至 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变革。而在前一天,大众已经与传闻中的另一主角——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签署了另一份入股协议。大众将投资约 11 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通过总计约21亿欧元(约166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投资计划,大众迅速而果决地完成了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闭环布局,从电动车到电池的整条新能源产业链上,都采取了最具可控力的深度链接方式。
“在沃尔夫斯堡(大众德国总部),没有人敢想象在新冠疫情之下,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强有力支撑,会对集团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迪斯称,大众对于在当下环境中能与中国车企和市场达成如此深度的合作充满了感恩,而此次投资也是对中国政府加大外商投资力度政策的响应。“在全球地域抗争愈演愈烈情况下,中国继续保持高开放的姿态,释放出很好、也很强劲的合作信号。”
在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以及国企混改的大背景下,大众入股江淮集团的政治意义更为凸显。而站在大众的角度,迪斯表示,实施增资控股后的江淮大众将成为大众在华推动电动化战略,以及与江淮合作的最主要平台。双方将聚焦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合作,并与大众在华另两家整车合资车企——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补充和协同,
除了江淮大众现有的小型电动车,迪斯透露,目前正在考虑引入欧洲比较成熟的受欢迎的品牌。而针对外界关于大众入股江淮集团可能是看中其商用车资源的猜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回应称,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只集中在乘用车领域,不会涉及商用车。而入股国轩高科也将为大众在华三家整车企业的新能源产品增加更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迪斯表示,控股江淮大众和入股国轩高科对大众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说具有开创意义。他坦言,如果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在中国的电动车战略,让电动车的普及性更好,不能只靠两家整车合作伙伴(一汽和上汽),“大众需要更多元的战略和品牌。”
增资江淮大众的三大意义
“新增在江淮大众的股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迪斯看来,这次投资将带来三重意义。首要意义在于可以扩大大众的专利库,使其拥有更多的研发能力、专利池和技术储备。“这将会为我们下一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大众全球发展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次,增持江淮大众的股份至75%之后,大众将获得合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江淮大众按照集团标准进行决策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这对我们以后在中国的战略执行具有深远意义和便利性。”迪斯称。
第三,控股江淮大众将加快大众在中国的电动战略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要思考,能够为合资企业——包括江淮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分配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我们另外两家合作伙伴,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非常理解我们这次对江淮大众增持股权的决定。江淮大众的产品和另外两家产品车型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迪斯称。
事实上,三家合资伙伴的格局如何平衡,这也正是此次投资中业界最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根基薄弱的江淮大众,在成立三年来经历了品牌技术资源西雅特忽生调整、合作停滞传言、以及新产品存在感极弱的多重波折,而国内汽车界也存在着“大众的资源都已经被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瓜分了,还能给江淮大众输送什么”的疑惑。
对此,迪斯回复称,江淮大众和另外两家合资企业的品牌所针对的细分市场不一样,车型上将实现互补。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车型会是江淮大众比较好的优势和品牌切入点,目前思皓品牌之下有三款小型新能源车型。站在大众新能源汽车整体战略上来考虑,迪斯认为这样形成的合力优势会非常明显,同时,对大众全新的电动车平台——MEB平台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将大有裨益,也将有利于提升大众集团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江淮大众的下一步
研发、技术和设计层面的联动被认为将在大众控股后更好的展开,冯思翰介绍,目前位于合肥的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的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江淮大众未来将推出的一些车型也正在开发过程当中,预计将会在2023年推出市场。同时已经开建的研发中心将推进建设,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借此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测试。此外,新的工厂也正在计划建设中,用以落实江淮大众到2025年前推出4-5款产品阵容的规划,这也是江淮大众合资企业第一阶段的发展战略。
根据江淮汽车5月29日早间发布的公告,大众集团将授予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合资公司规模在 2029 年间达到年产量 35万-40万辆,各方正在就具体品牌、产品及产量计划进行洽谈和商议。
产品层面,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是江淮大众2017年成立之初就已确定的方向,2018年4月份,江淮大众推出了纯电动车品牌思皓;2019年4月,合资公司计划投资50.6亿元打造电动汽车工厂,为引入西雅特品牌做准备;2019年5月,大众、西雅特、江淮三方签署正式协议,约定江淮大众将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将西雅特品牌引入中国;2019年9月,思皓旗下首款车型E20X上市,但据悉市场反应不佳,今年3月全国零售仅15辆。同时,随着今年大众集团对于西雅特品牌全新的战略调整,该品牌不再承担大众入门级电动车的工作,业内对江淮大众和西雅特合作前景产生质疑。
提到江淮大众过去三年的战略以及为何推出思皓品牌时,冯思翰坦言,2016年江淮大众的合资刚启动时,出于长远的战略性投资考虑,当时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技术层面,要求江淮大众先改进车型,增强产品力。“如果一下子要把大众的标准放到江淮大众的电动车上,不仅对合资企业压力较大,而且也可能对合资企业品牌产生一定风险。这是为什么我们做了‘思皓’品牌。”
冯思翰主动将思皓与一汽大众的捷达品牌相比,认为虽然都是新品牌,但捷达已经很好的口碑基础,而且思皓进入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挑战会更大。基于此,大众更加有的放矢的将思皓锁定在了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车市场。
而迪斯在连线中透露,除了继续扩充江淮大众小型电动车的产品线外,输入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资源也在被考虑中。“我们在思考,未来是不是可以引进在欧洲比较成熟,为大众喜爱的新的品牌,交由江淮大众引进中国市场,但目前并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信息。”
至于曾计划引入江淮大众的西雅特品牌资源,冯思翰回应称,“西雅特在欧洲的声誉对中国是有作用的,我们也希望引入。但目前入华时机还不是特别成熟。目前还是在做西雅特和江淮大众的合作工作的,但车型和品牌还没有定。”
此外,对于外界猜测的大众入股江淮集团或是有意触及商用车领域合作,冯思翰否定了这一可能性,“我们做出的结论是,目前业务合作不会深入到重载卡车或轻型商用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