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近日,人民银行等几部门出台了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为了配合这两项政策,人民银行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政策及工具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具体如何运作?将带来什么政策效果?对此,人民银行6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政策背后的“故事”。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这次出台的两项政策有很强的目标性和直达性,政策的取向有清晰的目标,并且具有普惠性,配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
设SPV撬动银行资金
为了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人民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
具体看,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预计可以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因为量很大,所以短期之内对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
至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即由人民银行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的方式,购买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部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相当于向地方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信用贷款的40%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潘功胜解释。
“目前计划安排6月份、7月份、10月份、明年1月份四次批量购买。”邹澜透露,这个政策落地后,可带动相关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接近1万亿元。去年这些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大概是3000多亿元,人民银行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工具能够产生“倍增”的效应,使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到变化,大幅度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放比例。
特别要指出的是,因为政策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活下来,实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最终政策目标,所以上述两项政策均提到,享受政策覆盖的企业,需要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
防范道德风险
制度设计上的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人民银行使用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购买贷款后,委托放贷银行管理,购买部分的贷款利息由放贷银行收取,坏账损失也由放贷银行承担。
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制度如此设计的主要考虑是,既给银行提供激励,也要符合市场化原则。将贷款交由商业银行管理,让商业银行享受所有贷款回报的同时,也承担信用风险,最终有利于激励商业银行更好地做贷前审查、贷后管理,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
“通过这一方式,既激励商业银行,同时又没有改变委托代理关系,也就是没有改变商业银行对企业基本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权衡。”郭凯解释。
潘功胜指出,人民银行在制定和发布政策的时候也特别注意有一些不能突破的风险底线,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由金融机构独立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不能行政干预放贷。包括人民银行出台的一些政策工具,信用风险都是银行自己在承担,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干预银行贷款的投放。同时,人民银行也要求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防范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现在利率水平较低,要防止出现资金套利等。
中国有货币政策工具空间
潘功胜指出,上述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
潘功胜举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是一种在特别时期的特别监管政策安排。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以往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差别,它融合了一些要素,直接向中小金融机构购买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是一种短期的政策安排。
“这些政策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他指出。
受到疫情冲击,目前各类市场主体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潘功胜指出,此时货币信贷政策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加大信贷政策的支持对于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金融机构在这个时期也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扩大信贷投放保市场主体。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市场主体经营的状况、经济增长的状况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任由市场主体倒闭,该救的不救,那么经济可能也会失速,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恶化。
在潘功胜看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不光中国如此,国际上很多国家也是一样。我国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体系拨备覆盖率是183%,应该说银行自身有比较强的能力来消化可能产生的资产质量的恶化。
他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在加大对企业让利的同时,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加大拨备的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能力。
编辑:陈羽 摄影:史丽
往期回顾 |
GDR第二单近了!中国太保拿到国内监管通行证,国际再保巨头拟抢先认购
网红盲盒泡泡玛特赴港IPO,年赚4.51亿,高增长会是昙花一现吗?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