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不亦乐乎下的冷静思索

当移动端匿名社交在熟人朋友圈中掀起热潮,“你别让我猜,我猜不出来”成了不少人的写照。在“坦白说”以其趣味性强刷屏朋友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时,它又潜藏着侵犯他人隐私、影响网络风气等弊端。

“坦白说”——不亦乐乎下的冷静思索_第1张图片
图源网络


相比于悄悄话和秘密这样的“主观题”,“坦白说”似乎被削弱了不少表达的欲望,成了一道选择题。滑动手机屏幕,进入“坦白说”操作界面,以匿名的方式,你可以将系统随机产生的标签发送给你认为符合条件的好友。行走的段子手、冷知识达人、出门老迷路等诸多标签可供选择。带有自身特点的匿名、查看好友收到的标签,这些功能使“坦白说”的匿名相比之前似乎更有趣味一些。

        标签,个性化的呈现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且别具特色的流行标签助推了“坦白说”这股热潮。在日常生活中,类似“坦白说”这样对他人“贴标签”的事情我们已不是第一次听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量,汹涌而来的信息也常常使人无所适从。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呢?“贴标签”的方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于大多数人而言,标签是一种分类方式,它可以对人的思维进行定向引导,降低处理信息的难度。然而这种处理信息的“捷径”存在着弊端。正如“坦白说”中出现的标签那样,标签化总容易使人对某些人产生刻板印象,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每个人都等同视之。

      爆火之因,福祸相依

“坦白说”,顾名思义,坦白地说出心中的想法。这听起来似乎不难,但由于中国人传统的内敛含蓄性格,且受制于各种关系、环境,大部分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我情愫,不敢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除了好奇心的驱使之外,当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次数减少,社交的满足感靠网络虚拟空间来维系成为了另一种选择。而每天面临的社会压力过大,情绪无从抒发也让我们有了在网络上舒缓压力、释放情绪的需求。

在“坦白说”以其潮流的风格、契合偏年轻化用户的心理而掀起了新一轮腾讯匿名社交的狂潮时,这种选择和需求却成为它触犯用户利益盲点的祸根。

“坦白说”——不亦乐乎下的冷静思索_第2张图片
图源网络


      隐私,鲜为人知的用心

标签化的呈现形式,实则是变相搜集群众数据信息。当你在对标签进行了四选一的选择后,腾讯后台已悄然掌握了你好友的标签。好友的隐私成为系统获取的数据信息,而你也在选择的同时被定义为“某某人”,双重信息交换的受益者却是“坦白说”背后的操纵者。

在信息数据时代,买卖用户信息的案例屡见不鲜。2014年初至2016年7月期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韩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新生婴儿信息的倒卖。无独有偶,2014年1月初,四川某学院成人高考办副主任代收取银行职员好处,将学生个人信息发给银行。毋庸讳言,“坦白说”对用户数据信息的获取并不完善,仅从关键词的表露无法推知用户的全貌。然而关键词的汇聚最终却会形成一股庞大的信息流,裹挟着个人隐私扑面而来。

更令人胆寒的是,当你的信息被不停的交换和倒卖,公之于众而你却一无所知时,你是否还会觉得新鲜?当你对面的用户了解你比你了解他多,甚至当你一丝不挂的站在虚拟世界的大街上被他人评头论足时,你是否会毛骨悚然?     

      匿名世界,单向与自由

用户之所以在匿名世界里玩儿不亦乐乎,除了小程序本身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匿名社交所营造的环境。正如一幅著名的漫画中描述的那样,一只正在网上冲浪的狗对另一只狗说:“在网络中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只狗!”在网络这种如“单向可视玻璃”的环境中,人们能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受阶级或经济身份的压力,不受情感压迫的束缚,暂时逃脱现实的困窘,感受到“自由”。但当这种“自由”越界,恶性树洞、语言暴力、自由泄愤等现象就会在匿名世界里恣意蔓延,形成排山倒海之势。随后,网络和谐、网络秩序也将被打破。

“坦白说”——不亦乐乎下的冷静思索_第3张图片
图源网络


      时兴,非无源之水

三岛由纪夫曾言:“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见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和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这番话道尽了事物的阴阳、正反、矛盾。观隅反三,“坦白说”这类匿名小程序也并非受到一致非议。

除了它盛行的缘由,以及作为匿名社交的一部分而具备的流行性因素之外,“坦白说”的出现与年轻一代热切关注身边的人对自己看法的心态高度吻合。在移动端普及、原有匿名社交功能的铺垫下,它似乎更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接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取到更加全面的认知。

十几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人们保持联络的方式单一。除了打电话、写信之外,就是BP机这样短命的却又风靡一时的通信工具。而在互联网新时期,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类小程序似乎成为了新时期的缩影。腾讯虽然初衷复杂,不排除获取用户信息而非流量的目的,但它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的行为也符合网络时代更新换代周期短的的规律,这些皆无可厚非。

置身于互联网新时期,被“坦白说”等匿名社交程序“包围”的用户,在不亦乐乎地讨论着匿名带来的刺激时,更需要冷静思索,理性对待匿名社交程序,带着镣铐在网络自由的空间中舞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坦白说”——不亦乐乎下的冷静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