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韵味深长的“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现代乡愁诗中的经典之作。黄厚江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带领学生理解乡愁、品味乡愁。

      在反复诵读完诗歌之后,黄老师让学生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从内容方面谈,也可以从形式方面谈。

      一个学生说:“诗歌中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量词,形象地写出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东西的形状。”黄老师忍不住笑了,告诉学生,“东西”用词不当。学生纠正为“事物”,黄老师再度引导:“诗歌中浸透了作者情感的事物,叫做意象。”于是,“意向”这个很难理解的专业词语,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人不得不想到孔子“不愤不启”的教育方法。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的,也唯有黄厚江老师了。

     在谈完诗歌运用时间顺序、量词、意向、叠词、比喻等特点之后,学生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彻底理解了诗意,无论黄老师如何问“还有问题了吗”,学生始终回答“没有问题”。黄老师得意地笑了:“你们没问题了,我有问题,我有太多太多问题。听好了啊。”然后,黄老师用改写诗歌的方式,再次引领学生潜入文本深处,细细品味。他首先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前的修饰语改为相反的词语——把“小小的邮票”改为“大大的邮票”,把“窄窄的船票”改为“宽宽的船票”,把“矮矮的坟墓”改为“高高的坟墓”,把“浅浅的海峡”改为“深深的海峡”,让学生讨论改得好不好,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用意象之小来反衬情感之深。尤其是在品味“浅浅的海峡”中的“浅浅”时,黄老师通过幽默诙谐的问句,让学生深度思考,最终理解作者面对那湾浅浅的海峡时的无奈。

     接下来,黄老师开始为诗歌续写结尾,比如:“后来啊,乡愁是一张薄薄的屏幕,我在外头,女儿女婿在里头”;“将来啊,乡愁是一层明明的太空,我在这个球,你在那个球”;并且出示了余光中在台湾回归后亲自续写的结尾——“将来啊,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我去这头,你来那头”,让学生讨论这样续写结尾好不好。一开始,学生众说纷纭,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黄老师告诉学生,乡愁是一种思而不得的怀念,只要和想念的人有空间上的距离,乡愁就永不会消失。乡愁是一种无奈,一种伤感,一种惆怅,也是一种美丽,没有乡愁,反倒是人生的一种缺憾,所以,要理解乡愁、品味乡愁。

      从来没有哪一位老师,可以把乡愁解读得如此清楚明白,可以将乡愁升华得如此感人至深。

     听黄老师的课,总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话语逗笑,会心的笑声之后,是厚重的收获;总会被他犀利睿智的话语击中,瞬间的疼痛过后,是深刻的思考。

     这样温厚的大师,这样丰厚的课堂,一个人一生又能遇见几次呢?所以,今夏的相遇,注定会成为我一生的珍惜。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缕韵味深长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