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理解,曾经的大学同学,在学校的时候都在同一起跑线。为什么毕业后没几年,有人月薪5千,有人月薪5万。
jane和jorce都是我的大学同学,jane和jorce大学都是学霸,他们俩年年拿国家励志奖学金;jane家境不是太富裕,上学期间一有时间就出去兼职做服务员,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在别人眼里不仅成绩好,还踏实勤奋;jorce呢,家境也不好,学费都是用的助学贷款。但他在校期间从不外出兼职,为了赚钱还贷款,他四处借钱在学校开了家小店;周末就去报名参加一些论坛讲座,和各个学校的学生交流创业想法。毕业后jane去了一家学校推荐的建筑国企单位,全学校就他一个有这个名额;jorce放弃了学校推荐的单位,去了一家小型的互联网公司。
从此,看似在同一起跑线的两个人,到了社会后,前途命运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化的最重要的一条衡量标准---薪资;jane在国企一个月拿着5千块的工资,jorce在小创业公司,月薪5万。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事实上你跟别人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巨大的差距?
你们从来都没有在同一起跑线
其实读书的时候彼此就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学校掩盖了这个差距。
从小学到大学这16年大家都在读书,彼此上一个班级、同一批师教、读一样的课本、考一样试,一门成绩一般最多也就差个几十分,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智力超群,但是看上去只是考试多几分;有一些同学擅长交际,但是看上去只是比较活跃;有一些同学颇有商业头脑,但是看上去只会倒卖点小东西;有一些同学家境非凡,但是看上去也很平常。
学生这种制式模板,让我们看起来都很接近。但等到大学毕业真正走向社会后,那就是这些同学显露差异化的时候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还有一些有异能但在学校不得显山露水的也各显神通。而三五年的时间,足以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人觉得别人怎么变化那么大?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原先就有本质不同。像某个化名王某云的,上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知道人家什么来头?
你是否处在水位上涨的池塘
刚毕业差不多的两个人,之后差距拉大,很可能是:你处在水位上涨的池塘还是水位不涨甚至下降的池塘。
跟勤奋、努力带来的改变不同,只要你站在池塘,依靠池塘的水位就可以拉开差距。这里说的池塘就是经济趋势跟行业形势,雷军说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说风口,其实说的就是要顺应和抓住大趋势。
同等趋势,有人抓住了,有人则落后了。几年之后,就会有天壤之别。比如,这几年比较火的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你处在这些行业,跟处在衰落期的传统建筑钢铁等行业,池塘水位一个在上涨,一个不仅不上涨,还在跌落。
即时你们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能得到相同的回报。一个行业的前景决定了做这个行业老板的钱景;老板的赚钱水平决定了你能获得的最大薪水;所以也就决定了你薪水的上线。
咪蒙助理月薪5万,但如果他的助理去一个政府单位或国企工作,即使她付出同样的努力也很难获得月薪5万的回报,甚至连月薪1万都不一定有。
个人努力不是第一要素
努力拼搏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
如果两个人都是进入有潜力行业,怎么拉开差距呢?所处公司环境、家庭亲友支持、个人思维模式、个人努力程度。
我把个人努力排在最后。其实成功有很多要素,大趋势是第一位,所处城市基础设施、所处公司环境都是比个人努力更重要的客观存在。个人努力只是其中一项要素。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过于放大了个人努力的作用。身处错误的方向,越努力结果越悲剧,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思维决定了收入的差距
文章开头,我举了我朋友jane和jorce的例子。jane赚钱通过蒙头学习,兼职存钱。jorce赚钱通过借钱投资、提升自己。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距决定了几年后薪水的差距。jane在大学读了四年书只知道建筑方面的东西,你跟他说什么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他可能从小到大都没听过。而jorce却与时俱进,迭代自己的认知;想方设法去充电去学习,然后一跃进入另外一个更好更大的环境。
电影《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虽然电影没有讲地主后来有没有东山再起,但是往往事实就是如此。起点相似的人,思维不同,结果也不同。
差距的产生必定是思维的不同,思维默默影响着你做每件事的决策,决策影响了最后的结果,结果造就了不同的命运;而且思维决定了你的想法,想法决定了你的收入,收入决定了你的未来。
最后,不要问为什么别人月薪5万而我只有月薪5千?
而要问我要怎么做才能月薪5万?
凡事有因就有果。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你的未来。你的未来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