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_第1张图片

哈哈,今天好开心。下午得一好消息: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论文答辩通过了。这意味着前3个月的“苦读”,和后4个月的煎熬和等待终于有个好结果了,一年后就可以拿证了。

一年后,请叫我心理咨询师。

在朋友圈嘚瑟分享一下,引来很多有趣的问题,大概如下:

1.我们渐行渐远了,害怕被看穿的感觉。

相信很多人跟我这朋友一样,把心理学等同于读心术了。一听某人过心理学,看他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既觉得新奇,又有点佩服,还有一丝恐惧。

可能很多人会很好奇地问”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 那么,你收获的很可能是几个白眼,或者被一口盐汽水喷到脸上。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_第2张图片

2.终于有地方咨询了/ 我要咨询一下。

啊,只能很抱歉的说一声,因为我们认识,根据职业道德要求,咨询师和来访者不能有多重关系,所以,没办法给你做咨询。

就是说,出了咨询室,咨询师就不认识你了。所以你不必担心周末在餐厅约会的时候,有人走过来跟你打招呼:是你啊,很高兴在咨询室外见到你!

除非你主动打招呼,但是他们不会跟你的朋友说是你的咨询师,所以你可以说是你的邻居/瑜伽老师。或者无视他们,决定权在你。

而生活中本来就认识的朋友,则不允许成为咨访关系。一是咨询师在生活中的状态,会对你产生暗示和影响,咨询过程会产生阻抗,无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二是咨询师无法很好地保持中立;三是朋友一般会要求免费咨询,而付费咨询可能2-3次咨询后就进入下一阶段,免费咨询的话可能来了10次她还在喋喋不休抱怨同样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咨询效果。

朋友和心理咨询师,二者不能兼得。嗯,所以,咨询师如果交太多朋友似乎不全是好事?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_第3张图片

3.心理咨询师是给精神病人看病的?

不是的。精神病的话属于心理异常,与精神病学有关。

大部分心理学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正常的人也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如果心理不健康,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都无法解决的话,就要求助于心理医生。以免时间长了,因为某些刺激因素,引化成为心理异常。

PS:以前以为骂人的话“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一样的,这其实是错误的。神经病只是得了某些神经症,但还是属于心理正常,比如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精神病则严重多了,已经是精神异常的范畴,需要药物治疗。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_第4张图片

4.心理咨询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不是的。咨询师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给你建议要不要离婚或者辞职,而是帮你了解自己,促进你自己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的真正工作是让你更了解自己,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的行为方式,或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所以,不要等待咨询师给你答案,做咨询,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5.心理咨询师会不会把我的秘密说出去?

不会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遵守的是保密原则。除非你的秘密是会危害社会安全或者你自身生命安全(想自杀),心理咨询师才会报警或者联系你的家人。

哈哈,问题五花八门,实在是很可爱。

当时去学心理学,一是一直以来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想要提高情商,做更好的自己。至于要走什么路线,还没有想好哈,等待摸索。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_第5张图片

附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除此之外还可以总结为“六大维度”: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协调;
性别角色分化;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