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读《爱弥儿》

教育,在我以前的认识中多发生在学校,受教于老师。殊不知最核心的教育源自家庭,孩子的成长随着最亲近的人的影响而逐渐贴近,直到建立独立的认识和判断为止,但他的一生都受惠于有所依赖的年代打下的坚实根基。
在《爱弥儿》中,卢梭的论述中没有出现过学校教育,而是由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作为家庭教师带孩子完成基础教育。这在现代社会中是小概率事件,但古老中国不可或缺。孩子成长在家族人员的统一管教之下,有权谋也有妥协。所谓的封建礼教可参照《红楼梦》中人物略知一二,即使我们曾大势讨伐,但我们现在可能比当时更加野蛮和无趣。除了家族教育之外会聘请私塾先生教孩子读书识字,而最牛逼的莫过于最终成为翁同龢式的帝师,伴其左右。待时机成熟后,饱学之士会进入到一个与国家同步的轨道,进入各式书院学堂,参加考试获取功名取得利禄,最终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其实,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程序和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此时此刻的人在用批判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方式来述说着某一种不公来谋求私利。
相比较而言,现代社会将我们古老教育手段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将大批学龄儿童分门别类地聚集在一起,一年一年往前走,此间逐渐淘汰筛选,最终获得“他们”想要的人。
法律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孩子到学校求学,一方面是为实现孩子成长的需要和适应社会性的活动,更有利于长大后加入既定规范的社会而不特别叛逆。比如教孩子走路要靠右,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还有一种深入理解的可能,但慢慢地随着种种无厘头的解释和欺骗就习惯于被人教唆,习惯性靠右。当学生们离开学校后会发现,所学习到的知识、规则可能过时甚至是荒谬错误的。还需要一次极其恶心的蜕变成为自己曾一直在批判的人,去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完成这次自我否定才是真正的成长,有的人过不去这个坎,永远地被主流规则淘汰。
值得反思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孩子们更顺从还是让他们成为最终的他。我想,现代的教育过度工具化,逐步实现小说《美丽新世界》中的人员生产及教育方式。孩子们从小就得学会国家大政方针流利地背诵经典语录,却不知其意义何在,甚至家长都一头雾水很无奈于此,没有办法做点什么。可怜的小机器们,你们不成材不成人根本不是你们的智力或性格问题,而是我们这些圈外面看着你们一天天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问题。
为什么非得在教育阶段不告知法律就是暴力而非公平,为什么非得在教育阶段不告知努力和成功没有关系而非说天道酬勤,为何不在教育阶段告知真相,难不成怕年轻人秋后算账?在被欺骗和奴役的氛围中成长,大脑最终无法独立思考,天真地认为应该用强烈的情绪去热爱祖国回报社会体恤人民。但是离开学校后才知道在没有认清自己之前莫谈奉献,在没弄清环境前莫谈国事。
我想,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学会生存的同时,要知道拥有界限的自由和对待统治的理性,任何事情的极端表现只会造就个人或时代的疯狂。终将回归平静。
最好的父母应该是希望孩子平庸一生,不被价值绑架。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本质——读《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