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蛮喜欢徐志摩的

我还蛮喜欢徐志摩的。虽然理论上他是个渣男。


看了《小脚与西服》,不由对张幼仪女士肃然起敬。被家人阻止受教育、被丈夫奚落、2岁的儿子客死异国、甚至被迫离婚时,家人的反应也只是“张家失徐志摩,如丧考妣”而不去考虑她的感受,如此的生活重击之下,张幼仪女士居然无丝毫怨气,依然尽心侍奉公婆,养育儿子,开服装店、做银行行长,依然跟徐志摩朋友般交流,以及后来移民美国,张幼仪的所有照片,无论中年还是晚年,每一张,神态都十分平和。该说她坚强吗?张幼仪女士身上集齐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优秀品德。可是“坚强”一词太沉重,总会联想起很多凄风苦雨,应该说,她是个善良的人吧。


尽管书是以张幼仪的视角描写,大多是写与徐志摩二人的情感生活,可是也有一些缝隙描写了徐志摩的为人处世:徐志摩随遇而安、开朗热情、受人喜爱。书中写张幼仪和徐志摩去看电影,路上遇到朋友,朋友推荐了另一部电影,徐志摩就很乐意地带着张幼仪去看那部电影。张幼仪这种板板正正的性格,事情与预计的不同,心里就有些别扭,而徐志摩就很随意,很轻松。


书中盛赞了徐志摩的人气,说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很受欢迎。毕竟是作品流传度很广的诗人,国内有名还正常,可是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就是靠徐志摩的人格魅力了。那是在中国人刚刚跨出国门的时候,实际上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十分严重,甚至几十年后张幼仪的孙女辈、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张邦梅女士,仍会不时被同学嘲笑“清客”,仍会在中美两国的文化夹缝里游移不定,但徐志摩,凭借出色的个人魅力,在异国求学时也能迅速同所有人成为朋友,打成一片,他博学幽默、妙语连珠,永远是人群中最亮眼、最受欢迎的那个。这样的人如果出现在我身边,我一定也想和他交朋友吧。

徐志摩对不起张幼仪。但是徐志摩这一生对不起的好像只有张幼仪一个人了。因为其他人全部是他的好友或爱人,即使是伦敦那个化浓妆裹小脚的女同学,徐志摩平时应该也是当正常朋友交往的,不然也不会请她到家里来吃饭。每个人都有执念,徐志摩的执念就是痛恨封建糟粕,而张幼仪,很不幸地,就成了那个代表封建糟粕的符号,尽管她并没有裹小脚。所以徐志摩才看到她就别扭无比,才一定要跟她离婚,才这边跟朋友高谈阔论,回头看到她立刻沉默不语。(天啊简直人格分裂!)。徐志摩并不讨厌张幼仪本身,他讨厌的只是“他的包办妻子”这一角色,所以后来离婚,他们也终于可以像正常朋友一样相处。


还好是张幼仪。如果是别人,徐志摩的做法可能会毁了她的一生。好在张幼仪足够大度、足够宽容,依然平稳幸福地走过了一生。


所以,说徐志摩是渣男吗?他只是对张幼仪不好而已,他并不花心。同陆小曼结婚后,即使异地分居,即使陆小曼生活奢侈无度,害徐志摩生活无比拮据,有时要连打几份工才足够陆小曼生活花销,徐志摩也从无怨言,从这点看他还挺不错的吧?而且,我推测,如果徐志摩真的与林徽因在一起,也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她。


当然,徐志摩也有不讨人喜欢的地方,比如他的表演型人格。无论做什么事,都好像旁边有一架摄像机,好像他说的所有话要同步直播给全天下似的。他同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后得意地说“你张幼仪不想跟我离婚,却不得不跟我离婚,因为我一定要这样做,我一定要开这个先河”。EXO  me?你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吗?还有,他们的小儿子彼得死后,徐志摩--这个已经决定要同张幼仪离婚还害她怀孕的人,不顾流产可能死亡的危险让她打掉孩子的人,在孩子出生第二天就找孩子妈妈签离婚协议、只在那一天看过孩子一眼的男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彼得,我亲爱的彼得》。那个言语恳切、那个辞藻华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么深情的父亲呢。简直要吐血,可以说是戏精本人了。


无论如何,身边如果有这种人做朋友,也会很有趣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还蛮喜欢徐志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