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印象派?

因为今天晚上要去看《至爱梵高》,虽然是8号上映,但是作为得到的重度用户又加严伯钧老师的专栏订阅观众,这次很容易得到了这个提前观影的机会,所以周末恶补了下印象派的知识。

多亏我囤书的喜好,随手就翻出来一本丰子恺老先生介绍的《如何看懂印象派》的书,真不啻一场及时雨。这是他1928年连载在《一般》杂志上的介绍西方各画派的文章,后由开明书店结集出版成为《西洋画派十二讲》。这本书是截取了关于印象派的部分。非常通俗易懂,表达深入浅出,正适合大众汲取知识提高审美。

我自然不是专科出身,对美术也仅是喜欢,并无天赋。从这本书里吸取的知识也是我的主观理解,自然会有不少谬误,还请读者多多指正。

之前对于印象派只停留在莫奈和梵高,居然不知他们其实已经有极大的不同了。前者是浪漫的实证主义,后者是表现主义的先锋,也可以称作后印象派,梵高与马蒂斯、高更、亨利.卢梭并称为新时代四大画家,也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先锋派。

印象主义是一个大改革派,把人们从古典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中解放出来,从注重光影的变化追求科学的实证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印象派把画家从室内引向室外,从纯粹的想象加描摹改为对光影和太阳的崇拜。这种崇拜在梵高这里达到了顶峰,向日葵成为他的太阳和心灵扭曲的喷射口。

印象派的改革不是偶然的,是与时俱进的。人们在探索新技法的时候,科学也解析出了太阳光的色谱。所以说任何一种艺术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无源之水。

印象派的发展自莫奈始。之前的画家是理想主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写实主义,注重题材和意义,注重形状。而印象派注重“光与色”,是另一种形式的写实主义,也是客观主义,是现实主义。印象派排斥浪漫主义、精神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一切唯心的、憧憬的、陶醉的旧艺术。

印象派的前段有“外光派”之称,他们描绘刹那的印象,“为色调而色调”。印象派二元老马奈与莫奈,前者发现光,后者努力写光,甚至用唯物的科学的态度。在他们传统的宗教和形而上的哲学以及美、陶醉等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只要表现“真”和“现实”。印象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有四位,分别是以风景画著称的毕沙罗和西斯莱,以及以人物肖像画著称的德加和雷诺阿。后期印象派陷入色彩泥潭,即色彩表现的彻底的科学化,这时出现了“新印象派”,也即“点描派”,印象主义走向穷途。因为背离了艺术的初衷,艺术毕竟不能等同于科学,艺术是精致的审美,需要唤起人的内在感情。所以后印象派诞生了,塞尚、高更、梵高、卢梭出现了并成为那个时期的代表。

后印象派的伟大在于主观与客观的适当“分离”,主观不再受制于客观,客观更多的成为了表现主观感情的手段。塞尚是一位隐士,一位汲取了优秀画家技巧然后内省出自身价值的太阳般的人物,“伟大的艺术家,对于事物能认识其纯粹的形。”“How to see objects as pure forms is to see them as ends in themselves.”(把事物看作纯粹的形态,就是看见事物自身的局限。)。他发现了色彩的特殊性和体积感,发明了色块的表现手法,对于立体主义的诞生和绘画的主观主义化都有极大的启示。对象的主观主义化这是现代艺术的特征。

这让我想起了“静穆与单纯”这个话题。当一个画家真正以一个观者的姿态“观”并融入风景之后才能画出真正的风景来。也即发现物体的神性,在一切物体中观得宇宙的奥妙无穷。“在一切事物中看见神,在个体中认识宇宙性,感到遍在于万物中的节奏。”当我们能够感知,“无论何物都不为他物而存在;无论何物都为其自己而存在。”,当我们在细微高大的事物中都能感受到共同的节奏。万物静观皆自得,那我们可能找到了美学入门的一把钥匙。

美术也是一种哲学。色彩、体积,在梵高这里一切都燃烧了起来。高更是回复原始人的画家,回归了人类的混顿初始。远离了闻名的污染,他走出了自己的路。卢梭更像是一个梦想家,生活困顿,梦境却是如此静谧,理想与现实在画面中交融分不清是醒是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阅读完毕,最大的体会有三点:一,色彩是一种非普通人可轻易掌握的美学,美学需要专门的训练而不可得;

二、艺术是有根的,画家也是有根的,所有优秀的画家离不开优良的生存土壤,比如印象派的这些画家他们多多少少都是互相影响过的,至少在成名之初他们都曾与大师接触过。成功就是向最牛的人学习,如果亦师亦友,自己又有内在的创造力,那简直是如鱼得水的天才,如做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一般。但是自身的用功是最主要的,这幅巨制,据说画了五遍的,一遍白描,一遍赭红,两遍不同程度的祖母绿、绿松石一样的绿,最后一遍才是青金石中的蓝,非如此不能出现这部江山永固的旷世之作!他的老师是宋徽宗!

三、有传承更要有创造,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停创造,有创新则生,固化则死,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懂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