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喜欢的风格,决定将自己所有旧作和以后的新作都在安家。本文原载饮水思源BBS。
从概率上来说,好男人和好女人在男女中各自的比例不应该会有大的差异。因为人性的弱点和亮点不会有性别之分,比如自私、贪欲、趋利避害、恻隐之心…所以真实的状况从来都不是所谓的 “好男人都结婚了”、 “好女人没有了”之类的。除非你承认自己和你身边的朋友都是坏的一方。存在的只是思考的缺乏。
“好”这个字在形容人时,现在很难说是褒义或贬义,我们抛开类似备胎这样的褒贬不明的场景,单纯的说好的配偶。“好男人都结婚了”其实含有两层意思:我剩下来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或要求高,是身边的男人都配不上我,配得上我的都结婚了。换个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显得很荒谬?但逻辑上就是一个意思。王小波有句话“一切的痛苦都源于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其实说明了人性一个很明显的弱点,人都倾向于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不是正视自己的不足。而在感情上,这点其实更明显。人经常会用他人的例子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反证自己的无辜。我有一个朋友一次吃饭跟我抱怨,自己对感情很没有信心,身边有三个多么优秀的女孩,却都过的不幸福。我一笑,她很困惑,我就问她,那你能找出来三个过的幸福的吗?她说有,然后就哑口无言了。尽管够漂亮,不存在缺少人追,她潜意识里也已经在夸大不幸福的例子,来给自己的可能的感情不顺找借口,同时也反证假如我失恋,并非自己不够优秀。
我相信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终成眷属的爱情,也相信意外缘分一见倾心的美好,这是外在造化,也是内在大胆自信多种因素的结果,你不能看到这些就只是感慨“好男人已经没有了”。但我相信更多的伴侣是权衡之下的门当户对,因为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特别在节奏很快的当下,除了时间成本,过多的尝试会带来心里的畏惧和懈怠,门当户对的过滤无疑会大大增加是你找到合适伴侣的几率。
但是这种情况下,你仍然不可能指望很容易就找到所谓的“好男(女)人”。因为你心中的“好”可能不是房子车子,但至少是一种亲切感吧,这是一种有过情感经历之后的自然正常的心理。但基于这样的预期,已经大大增加了难度,因为很多时候这种感觉是要很长的相处才会有的。而且,人性都是希望自己能首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但这种权衡下的心理会首先挑剔眼前的人有什么不合适的,而不是寻找值得欣赏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太多人绕了一个大圈后又和最开始的老朋友或恋人在一起、结婚。单纯年月的朋友不管当初如何,回忆起来温暖和亲切往往更多些。
那么面对一个没有共同经历和交集的新面孔,你不能说别人没有追你、关心你、待人处事不是你心里所愿就不够好。更不能说人家有房有车了但同时有多个选择就人品败坏。设想一下同时两个都优秀的异性追你,你是否会首先权衡那些可量化的标准?而不是这个人是不是有责任心、是不是上进…这种东西。我们前面说了,能一见倾心不去权衡的是极少的幸运,或者说不是一个适婚年龄人常见的际遇。人有了足够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所权衡。但这并非现实物质。这是正常的人性,不承认人性弱点的论断都是不理智的,荒谬的。你只有有朝一日看遍长安花,才可能欣赏细水长流。热爱生活的真谛在于即使知道生活残酷的真相却依然乐观,而幸福的爱情往往开始于不要对人性做不理智的假设。
话又说回来,我相信那些只是要求上进心责任心孝顺心性格踏实做事认真的,其实并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因为这些品格不是吃吃饭看看电影就看出来的,而且这些品格的基本要求其实多数人都有,无非是哪个更多一些。你不能强求每个方面都尽善尽美。而不同的场景你也很难说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比如婆媳有个矛盾,明明是婆婆的错,你说这个时候温和的孝顺是好是坏呢?诸如此类,你不能幻想一个成熟稳重的人还幽默风趣,也不能要求踏实随和的人又做事果断,这其实有些矛盾的性格,如果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必然有非常独特的经历,能入心的也必然是极特别的。所以,还不如你思考明确那些可量化的标准更有益,只要不是妄想。
所以我相信,只要不是类似不靠谱的要求,靠谱的人应该并不缺乏。无非是你应该更看重哪一方面。而且,如果你自身还算优秀,你接触的人和你也背景相似,不可能都是“没有好男(女)人”,你只能说跟你不适合,你们没有足够的了解,或者你自己没勇气没自信去大胆尝试。而且你希望更好的,必然需要你做出独特的。
那些轻易的论断“身边的都是自命不凡不靠谱的”,其实自己也已经陷入里面。就像小时候班上会有人一边一遍遍的说谁谁谁喜欢背后说人闲话,一边又觉得自己不是这样的人。逻辑上就是这么简单。人都倾向于光鲜示人,这没错,但背后能思考并直面自己的弱点非大智大勇不能为。
其实多数人的正常际遇就是单身、纠结、恋爱、不满意、纠结、结婚....即便比周围人帅或漂亮的同学,很多也有过不如意甚至当备胎的经历,这并非源于自我感觉的良好和盲目乐观,这只是普通人正常的情况,承认了这点,你就可以更坦然的去尝试和寻找。而所有的过程都在于你最终可以坦然而平凡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思考只是一个过程。感情的世界更很难有明确的对错,但那些明显缺乏思考的论断,少之又少无论对个人还是他人应该都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