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知道公是公,私是私,
股东、老板有公司的股权,但是公司的钱是不是就是股东的钱?
不是的,因为国家还要参与分配,公司赚了钱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交了25%的企业所得税后,这个钱是不是就是股东的了?
还不是的,如果股东要把钱拿回家,还要交20%个人所得税。
公私不分的后果:
例如,老板从公司借钱100万,如果在12月31日前没有归还,税务机关可以要求交20%个人所得税。
再例如,如果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再加上公私不分,老板个人还可能要承担债务的连带责任。
最近,个人所得税法又改了,
那么在这个环境下,如何把公司的钱变成股东自己的钱,交的税还少。
有很多方法,有人用的是合法的方法,有人用的是非法的方法,合理合法才能睡得香。
下面我们试一一分析:
一.发工资发到合理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到底发到多少是合理的呢?
有人发3500,新个税法来了,可能会调到5000每月。
为什么?不想交个人所得税啊。
理论上应当按市场价发工资,现在问题来了,
由于你不发工资或少发工资,会导致企业多交税,
经测算,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暂不考虑社保因素,
如果发年薪48万,约交7.3万个人所得税,
但是,在发了48万工资后,企业所得税可以少交12万。
而且这个48万工资可以拿到纳税征明,是合法收入。
有人问:再多发点行不行?
答:可以,但是超过48万年薪的话,超过部份的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已经达到30%了,超过了企业所得税的25%。
另外,如果有老板的家庭成员实际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应当付合理的工资。这样企业的账才更合理。
二.投资分红
如果公司赚了钱,投资分红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的人较少,
为什么?因为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啊。(上市公司有特殊的分红个人所得税算法,税率通常比非上市公司低。)
例如,分红100万,股东个人要交20万的个人所得税,剩余的80万就是合法收入的。有纳税证明。
有人问:能不能把公司的利润都分走?
答:不行,中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但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不再提取。
还有人问:我分红的钱是要投资另外一家公司的,又不是个人用,还要交税吗?
把钱变成个人的钱再投资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
但是,上次我们介绍的一种架构,个人先投资给管道公司,管道公司再投资给实体公司。后面如果实体公司赚了钱,给管道公司分红,这个不要交税,分红100万,管道公司就可以拿到100万。所以说,这种架构有节税效果。
三.股权转让
这个大家都明白,但是什么样的情况用这个办法呢?
比如说,公司上市了,个人把一部份股份转让套现。把未来N年的收益变现一部份。
还有,如果特定的行业,比如某品牌家电代理商,规模做得很大有利润,但账面没有现金,为什么?因为钱都押在货上,在应收账款上。股东想要现金怎么办,可以转让一部份股权给别人。
这里有一个东西要关注,如果是转让部份股权,通常是把自然人持股的部份进行转让,只要交一道个人所得税。
有人做了一个筹划是这样的(纯属虚构),我们看个逻辑:
例:万D院线 股权转让
王S聪投资一家控股公司,控股公司10亿控制万Da院线,目前万D院线市值330亿,
目前有一家风投,打算花33亿收购控投公司持有万D院线10%的股权,另外王S聪打算把钱变成个人的钱
如果没有任何筹划的前提下,如何交税
1.投资公司交企业所得税,(33-1)*25%=8亿
2.王S聪收到分红个人所得税,(32-8)*20%=4.8亿
合计交税:8+4.8=12.8亿
32亿利润,实际纳税12.8亿,40%税负率
筹划操作
1.王S聪对万D院线增资1亿,万D院线变为11亿注册资本
2.万D院线有两个股东,投资公司10亿,王S聪持有1亿
3.风投花33亿购买王S聪持有的1亿,
4.王S聪交个人所得税(33-1)*20%=6.4亿
四.把汽车卖给公司
这里讲的汽车也是非常常见的,股东自己掏钱买了车给公司用,
公司报表上也没有这个资产,也不能计提折旧费用,这个都是问题。
这个时候,公司把这辆车买下来变成公司的车,车还是股东自己开。
这个时候,汽车的费用包括折旧,汽油,保险,维修等等都可以进入公司费用。
公司还少交企业所得税。
有人问:100万的大奔开了2年再卖给公司多少钱?
答:理论上按市场价,价值越高,未来企业折旧费越大,抵税就越多,但超过100万一般不大合适。
又有人问:把车卖给公司个人不是要交税吗?
答:增值税免,个人也没赚钱,所以也没有个人所得税。可能有少量的交易费用。
这里讲的虽然是汽车,其实,你可以回公司看一下,是不是还有一堆股东个人提供给公司使用的财产,但不在公司账上,这个都可以考虑卖给公司。
五.房租收入
有时候,股东自己有一套房子用来办公,但是没向公司收过租金,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这个方法。
其实,为了公司的业务,使用了股东的房产,当然付钱给股东了,这样财务报表也才准确。
有人问:这个股东把房子租给公司不是股东要交税吗?
答:是的,但是这个税一般来说都相对比较低
例如:某市的个人出租不动产(住房和非住房)政策:
一是月租金收入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增值税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出租住房和出租非住房均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地方税收应纳税额。
二是月租金收入超过3万元的,这时如果是出租住房的,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其他应纳税额。
如果是出租非住房的,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其他应纳税额
这里股东出租房产,就算按最高的8-9个点交税,但是你要知道,公司拿到发票后,公司可以抵25%企所得税,而且这个钱还变成股东的钱了(虽然有点小瑕疵)。
六.劳务报酬所得运用
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综合所得中的劳务报酬可以扣20%的成本,这个扣除与工资薪金是分开计算的。
这里要综合考虑。董事费收入是否能用请各位思考(要不要交增值税?)。
七.买发票套现
这个我们在专题里说过,比如说花5万买了100万的发票,为了资金流符合,公司把100万打给对方公司,对方公司扣掉5万,再想办法把剩余的95万打到老板个人卡,这个风险太大,不能做。
有大量先进的稽查技术被运用。
具体见:电子底账“三板斧”
八.把钱从公司借出来
有些企业家不给自己发工资,也不分红,没钱了怎么办?
从公司把钱借出来,更过分的是,例如:老板娘用U盾把100万转走了,把单子给会计做账
会计只能记老板欠公司100万,如果税务机关查到的话可以让交20%个人所得税,这个叫视同分红政策。
我们前面也有专题说过。也说过一些解决方案,这里不再细谈。
这里我再说一下,公司的钱是公司的钱,股东拿走了的话,这个仍不是股东的合法收入。
如果公司存在这个情况,要想办法解决。
九.拿回扣
这个也是不合法收入,
我们看一下别人是如何做的:
例如,采购某产品一吨100万,但是把价格提高到120万,然后从供应商那边拿了20万回扣。
这个在认定虚开发票上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另外这个20万收入也没有完税证明。只能说这个比较隐蔽。
十.利润转移到税收洼地
有些公司利润比较高,有人想办法在税收洼地成立企业,让这个企业提供服务给公司,这样利润就转移到了这个洼地企业。
然后再从这些税收洼地企业拿钱。
我们认为,这个要有真实的交易基础,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话在未来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变大。
这里讲的税收洼地企业,一般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及公司等形式,还有些地方政府还有税收返还政策,这样税就更低了。
当然,这个政策用过头,就会成类似冰冰案件。
十一.年初借款年末归还套利息
有人把钱从公司借出来,然后去放贷,个人赚取利息收入,年末再把钱还回公司。而且个人不开利息发票。
这个也是没有合法收入证明,理论上有一定风险,但这个由于时间短关注的人相对少一点。
另外,玩资金把自己玩死的也不少。
十二.招待费超限额继续报销
现在有一种现象,经常有会计对老板说招待费超限额了,报了也没用,因为所得税前不让扣除了。
这里我们分析一下:
站在老板的角度,为了公司花了些招待费,超过招待费限额后,是不是报了也是白报?
我们这样想,如果股东已经拿了很高的工资,如果公司还有比较高的利润,公司在交过25%企业所得税后,最后股东要把钱拿回家是不是还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不让他报费用,难道让他去多交税?
作为财务人员,你建议老板不要报这个费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况且这个费用就是公司的费用呀。
所以,这个如果是公司的费用,该报的就得报(在没有其他更好方案的前提下)。这个费用不做账的话,公司的报表都不对。
十三.利用解除合同免税政策
曾经有一个老板问:我公司今年账面利润太大,要交很多所得税,怎么办?
后来聊到有一个问题,去年他解雇了5个员工,私下给了合计约100万的补偿金。这个是老板私下给的。
这个奇葩案例是老板把自己的钱变成了别人的钱。
那么如果用上解除劳动合同的政策,在此城市约人均20万以内的离职补偿金是不要交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文件见:财税【2001】157号。
而且这个离职补偿金可以作为企业成本费用列支。
有人问:能不能年末解雇,明年年初再把他雇回来?
答:这个有点过。
十四.红木家具的故事
公司买了套红木家具,这个家具作为公司固定资产入账,经过几年之后,折旧计提完了。
然后公司把这个家具低价处理掉了。
但实际上这个家具非但没贬值,还升值了,最后这个家具去了哪里谁也搞不清。
其中一种可能就是变现了,钱变成老板的钱了。
这个方法很隐蔽。如果变现了的话,这个也不是合法收入。
十五.其他优惠政策运用
利用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利用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利用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节税
新个人所得税法一些细节政策的运用
撤资注销
这里不一一展开
更多内容请关注后续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