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几乎从孩提时代开始,就面临在大大小小的抉择。小时候,为了上哪所学校能比较顺利考上心仪大学而选择,读大学时,为了选择哪个专业毕业后比较容易就业而再三掂量。毕业后,是继续考研深造,还是找工作?是进外企打拼还是进稳定可靠的国有企业?是留在家乡小城,还是去一线大城市奋斗?工作几年后,到了适婚年纪,是选自己喜欢的人,还是选喜欢自己的人?是选那个阳光活力但一无所有的大男孩,还是选暮气沉沉但小有资产的男子?
你看,这么多选择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判断,去权衡,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或者性价比最好的选择。而这一切抉择的背后,无外乎都会涉及一个核心的价值观,那就是当下做出的选择是否能在将来给我带来价值最大化。
大学时代的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总是会聊起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话题。
A同学说:“我的梦想时当历史学家,可学历史专业太难找工作了,所以学了医生,我家人说医生工资高,有地位,而且永远不会失业”。
B同学说:“我想当记者,想学新闻,可我爸妈说女孩子学新闻太苦了,让我学政治,将来考公务员,旱涝保收”。
C同学说:“我想当作家,想写小说,可身边的人都告诉我,作家这一行太难出成果了,你学中文吧,将来当老师,收入稳定,受人尊敬”。
你看,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住着一个梦想,而当这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似乎大部分人都选择最易走,最快出成效,最能创造直接价值的那条路走下去,而自动过滤掉那青春年少时的憧憬。
长大后的我们,三五闺蜜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挑选合适的男朋友?
我说的是“合适”,而不是喜欢。
你明明喜欢那个唱歌好听,爱好广泛的男生,却偏偏去选择那个自己不怎么喜欢却有房产的男子,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有所居,有所依,不用通过一穷二白奋斗就能得偿所愿,即使这个男子年纪较大,啤酒肚突出。
你明明喜欢那个能跟你聊理想聊人生,爱好足球的男生,可为了达成父母心愿,选择了那个有稳定工作,家境安康的男子共渡一生。
不知是缺少勇气,还是缺乏实力,还是实属无奈,我们在做选择时,很多时候都无法扪心自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只会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不是最笃定,也最容易成功的一条捷径。
我们也不能说这些选择不对,也许对当事人来讲,这是一条最稳妥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能平安顺遂度过一生。
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权衡再三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往往都带着壮士断腕的悲壮,从此封闭所想,不问前程,带着无法回头的遗憾。
随着年岁渐长,每个人都被岁月催着成长,我们变成越来越成熟,在做选择的时候,也越来越懂得如何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好的结局。似乎这才是最聪明的人,和最聪明的人生。
而那些在世俗眼光看来,选择了不聪明,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那条路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那个为了心中的新闻梦想,天南海北到处出差的姑娘,成天灰头土脸,没日没夜跑新闻,赶稿,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旅游,连谈恋爱都没时间,可她眼里闪烁的光芒告诉我,她过得很开心,踏实自在,她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并孜孜不倦,她不会抱怨工作辛苦,也不遗憾的自己选择。
那个选择了一无所有穷小子的姑娘,陪着老公一起白手起家,虽然代步工具是自行车,也无房产,但两人经常饭后一起散步,周末带家人一起爬山游泳,阅读做游戏,生活有趣,眼里有光。她不会叹息生活清贫,也不遗憾当年没选择那个富二代。
还有那个放弃稳定国企几年工作经验的小伙子,重回校园,考研读博,实现自己心中的学术梦,虽然他也不知道将来的前程如何,但他为梦想而奋斗的姿态依然闪闪发光。他也不会遗憾自己丢掉的铁饭碗。
我们在选择人生之旅时,看似步步为营,定位精准,在权衡再三,计较得失后,选择的那条看似价值最大化的路,其实也会有遗憾的结果。
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那个眉眼不再清秀的姑娘,也许会回想起那个在足球场上驰骋的少年。那个家务缠身的主妇,也许会回想起那年午后,少年那略带青涩的歌声。而那个医生父亲,也许会向自己的孩子讲述那个关于历史,关于自己青春的唐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