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笔墨

年青的笔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应邀去洛宁。那个二十多岁的小伙,让我有了新奇的感怀。

我住他家,说农事稼穑,也说诗赋文字。我爱吃家做的饭,他主动给我做。五谷杂粮,粉墨登场,被它导演成生旦净末丑,各样菜如戏曲脸谱,饭桌成五彩戏台。他做好后,我们头顶头坐下,风卷残云,气吞山河,他呼我“净盘将军”,我称他“吃馍元帅”,无酒竟绝倒。

喧闹后,他很沉静。他说,若吃饭,一碗面汤,一碟咸菜,两个蒸馍,足矣。何必一桌摆满?我同意。我说想吃各地的菜,他百度照做,竟然有模有样。于是我们吃饭喝汤,一勺塞北,一碗江南,半边淮扬,半盘闽粤,片刻把天下收罗胸中了。

很素的衣着,很平的态度,但他捉笔运诗,如雷公震怒,岸石猛崩。沧桑如壮士征战一生归,悲壮如千村不见亲人骨,颓唐和超逸,风尘与侠义,被他写尽了。这古城的诗人里,只有他立在我心上了。

因了他,我坚定地认为洛宁才子乡。上了十里坡,秀才比驴多。他有时真实如院里的石凳,有时缥缈如九天的飞鸿。

我想起七八年前读的龚咏雨的文章。思想虽不脱古文人的窠臼,但笔力才情让人惊呼。我没读几篇,但那文章意味却让我长久回味,这是很多年没有过的事情。浮躁轻浅的时代,我不可能认识这个湖北小伙,但我一生不会忘了他。

他很简朴,如他家稻田外湖堤上的一棵小小车前草。民国时期一般的教授,解放初期的那些名家,哪里有他文章的意蕴?那时他不过二十三四岁的样子。

又想起王达,他的《剑气江南》。那篇小小的文章前半部分如港台武侠电影的解说词,红尘的感慨里有超脱不了的怅惘和向往,迷离里的温暖衬着淡然的失落,如乡间酒坊的经年浓酒,让人醉醺后想长嗓一吼。他以半篇文字留住一个挑剔的读者,久历的岁月里记忆弥新。那时正编书,我毫不犹豫把它收了进来。

他那时是在校大学生。不知现在身在哪里的江湖。他那时的心境和思绪,与他的同龄们绝对异格。境界和高度,引我沉吟。

我不敢轻看年轻人的热血,我尊重他们的淡然。那些年轻的心灵里有多少风云才思,把多少沉闷的心笃笃敲响,感怀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青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