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

仅存的人工隔离墙隔开巴勒斯坦与以色列

巴勒斯坦是这次旅行中最早确定却最晚开始准备的一站行程,巴勒斯坦这基本上是在四年阿拉伯语学习上阅读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所有战争、权利、妇女、联合国大会都会和致力于为了自由而解放的巴勒斯坦关联起来。但是真的准备一个人要去的时候,心中却也非常忐忑,毕竟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目前最动乱的国家地区之一。

希伯来大学教学楼楼顶远望隔离墙

站在希伯来大学教学楼远望,图中这片地方却包含了以色列人区,阿拉伯人区,还可以看到远方的隔离墙外就是巴勒斯坦,甚至再远方就是约旦。阿以冲突最集中明显的体现就在这里。但其实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并没有什么千年的仇恨,他们最直接的冲突来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英美主导的领土划分导致的战争冲突,两个民族本身作为亚伯拉罕教系的不同教派信仰民族,在历史上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这片土地对于他们有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踏上这片热土,无论时间碾过千年,依旧震撼。

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_第1张图片
古城内随处可见的巡逻士兵

作为一个阿语背景出门的基督慕道友,在以色列,反而之前斗智斗勇的阿拉伯人成为坚实的同盟,飚几句阿拉伯语可以迅速拉近感情,阿拉伯人的热情与好客在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多归属感的国家演绎的越发浓烈,我无谓参与他们任何政治或者宗教的讨论,深知这其中的水有多深,问题有多复杂,单纯作为一个内心崇尚和平的游者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用母语表达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所有遇到的持以色列护照的阿拉伯人都坚持讲欢迎来到耶路撒冷或者欢迎来到巴勒斯坦,他们口中绝不出现以色列这个词,在金顶做礼拜的白发苍苍的阿拉伯老人会用坚定而有力量的眼神看着我说,解放巴勒斯坦,终有一天我们会胜利。这种无论是民族种族还是政治宗教或者综合所有而支撑的信仰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无论是否认同或者支持,都值得我的钦佩,毕竟他们在用毕生的时间坚持一件事、认定一件事,这也是一种伟大。

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_第2张图片
大雨中站在巴勒斯坦上土地上

大雨倾盆,我一个人背着包从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门前坐上开往伯利恒的大巴,外面的大雨让整辆车显得特别安静,穿过隧道翻过山岭,车内明暗交替,车外群山绵绵,一辆不知远方是何处的车,渲染出我认为的巴勒斯坦氛围。在阿拉伯妹妹帮忙砍价之后,转乘的士,车内随处可见的自由巴勒斯坦的装饰和古兰经彰显伊斯兰教在这里的地位,车窗外雨越来越大,道路也越来越堵,用依稀还能记得的阿拉伯语和他攀谈熟悉后,我一早准备好了问题想要真正听当地人怎么描述他们的国家与生活:

" 你觉得隔离墙对你们生活影响大么?"

" 影响很大,很不方便,很多我们的亲人朋友都在那边却不能见面。这边经济越来越差,因为大家都认为很危险,来旅行的人都很少。今天你是我接到的第一个客人。"

" 那你会恨以色列,会恨犹太人么?"

" 已经不能用恨来形容,这是我们的领土,这是我们的国家,他们抢占了我们的土地,但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主导,很难说,这是政治。但生活越来越了。"

" 那你们可以去耶路撒冷么?"

" 不,不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安曼去世界上全部地方,但就是不可以去以色列,那边有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他们会来看我们,但是我们不能过去"

最终我抛出了我个人认为很残忍但确是我最想知道的问题:

" 你为什么不考虑离开这里,却寻找更好的生活?"

健谈的阿拉伯人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场景却非常像电影中一样,雨水纷杂的声音和雨刷扫过的声音却显得当下更加安静,车内悠悠古兰经的声音依旧鲜明,我们就这样了安静了很久,他只说了一句话

" هذا هو  بلدي. 这是我的国家啊,我哪里也不想去。"

他转头看了我一眼,接着又是很长时间的沉默,我无言以对,我结束了这个残忍的话题。这可能是我对于“祖国”这个问题思考最认真的时候。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离墙涂鸦和跟随我一路旅行的出租车

司机把我放在隔离墙下,我打着伞慢慢走,司机开车慢慢跟在我后面,看着墙上涂鸦,脑海中是战火纷飞炮弹四起的战争画面,这是世界上目前现存唯一的人为隔离墙,这堵墙将阿拉伯人区一分为二,墙那边的持以色列护照为以色列公民,墙这边的为巴勒斯坦公民。

那边有亲人、朋友、爱人,墙那边也曾经是他们的国家。看着高墙下行走的人,好像这堵墙代表了战争的印迹,又代表了短暂的和平,当下的复杂情绪语言已经不能形容,回头时看到司机就坐在车内安静的看着窗外,可能他已经见怪不怪,及时心中波涛澎湃,却也习惯这所有的一切了。

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_第3张图片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离墙涂鸦

伯利恒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巴勒斯坦城市,他更为重要的一个身份是耶稣的诞生地,是圣诞的来源。就是这样,世界上最典型最执着的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的城市伯利恒闻名世界,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基督徒前来朝圣,这里是圣诞节的诞生地,是耶稣的诞生地,是基督教的圣地。全世界人民疯狂购物欢庆圣诞节送礼物的时候,恐怕很少人会想到圣诞节诞生的地方却是在这个目前世界上最战乱不断的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的一座小城市内,这种落差与刺激,当真唏嘘不已。

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诞生地-圣诞树邮票

马槽广场上熙熙攘攘的阿拉伯人,圣诞教堂安静的坐落在旁边,斑驳的墙壁诉说着教堂数千年来承受的苦难与变迁,教堂的钟声在风雨中响起,矮小的教堂门预示着所有人都要谦卑弯腰进入教堂,向他朝拜,荣耀世上唯一的主。

雨越下越大,可能是心理作祟,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街头上搭讪的阿拉伯人并不是都那么友好,果然在准备离开的时候,马槽广场上又有集会,安全第一,还是迅速逃离伯利恒,逃离巴勒斯坦。

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_第4张图片
伯利恒之星,耶稣诞生地

当坐上回以色列的大巴车时,居然有一种心中石头落地的安定感,未曾想世界上被大家认为最不安全的以色列却在这种时候成为了心中的避难所,逃离伯利恒,就好像当天去历险,去拍电影,去做梦,回到以色列,终究回到了现实。

和平年代,战争距离生活太过遥远,曾无数次感激深入中东才感受到行走在和平与战争的交界线,没有看到加沙的战火纷飞与叙利亚的枪林弹雨,但行走在隔离墙下的巴勒斯坦人,战争后的他们和时刻准备着要面临战争的他们,才更能够体会对于和平和安定国家的渴望。

没有时间去感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冲突最严重的犹太定居点城市希伯伦,也没有时间去见识西岸古老的传统阿拉伯城市拉马拉,匆匆一瞥的巴勒斯坦,恐怕此生没有机会再见,却希望你一直都在。

以色列街头艺人

堅信旅行最大的意義是帶來不同的感受,從而能夠接受更多的不同。内心的广阔与强大是一直以来所坚持与追求的方向。萬物存在皆合理,而我們又才見識了世間萬物的多少分之壹,又有何資格評判對錯,決定人生。

耶路撒冷的厚重與複雜,總有錯覺是所有人都在時光交錯中,站在壹片說不清楚歸屬的土地上創造了極具鮮明特點的文化來捍衛自己作爲人的尊嚴與堅持,而其背後更加錯綜複雜的曆史、政治、宗教、種族等原因造就了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壹切。

所以所有堅持的對不壹定是對,所認定的錯也不壹定是錯,我站在這片土地上深感自己的渺小,唯壹能夠做的就是張開手,放開心,用盡自己的所有去感受它厚重的萬分之壹。

走出古城,未来路还很长无意对任何宗教、任何民族、任何政治领域的冒犯,纯属个人体会,欢迎讨论。下篇将继续讲述暴走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到访兵家必争的戈兰高地。


我是安先生,见字如面,愿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界線 初访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