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与魏徵齐名的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王珪:与魏徵齐名的唐初四大名相之一_第1张图片
王珪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后为唐初名相,以诤谏与魏徵齐名。

王珪的祖父王僧辩是南梁重臣,初为南梁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次年,他与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再次大败侯景。后与陈霸先不和被杀。

王珪年轻时“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性情沉稳恬淡,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开皇十三年(593年),王珪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仁寿四年(604年),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连坐。他逃到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在此期间,就与房玄龄和杜如晦交好。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榦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渐凸显。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

王珪:与魏徵齐名的唐初四大名相之一_第2张图片
李世民

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魏征等原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自此之后,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人而取其妻,卿何问是非!”王珪答道:“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为圣心是之也。”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爱卿善于鉴别和品评人的才能,那么你与房玄龄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

王珪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

王珪认为,与其他几位相比,自己更加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并且善于发扬善举清流,鞭挞污秽丑恶。

贞观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师,负责教导魏王李泰。

贞观十三年,王珪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王珪:与魏徵齐名的唐初四大名相之一_第3张图片
魏徵

北宋名家曾巩对王珪有评价:“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徵、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

可见,在古人眼中,王珪一直是与魏徵齐名的诤臣。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珪:与魏徵齐名的唐初四大名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