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8.0: 重新设计的日志子系统

背景

当前几乎所有的关系数据库都采用日志先行的方式,也就是所谓WRITE-AFTER-LOG(WAL),这是因为日志通常是顺序写的,并且写入量相比修改的数据通常要小很多。通过redo log来确保提交的事务必然具有持久性。(目前也有另外一种理论叫做Write Ahead Log, 由CMU的教授提出,主要适用于Nvme,这里在CMU的peloton项目里有个介绍)

然而日志由于要保证顺序性,需要锁来保护所有日志拷贝到buffer都是有序的,引入了一个严重的锁竞争点,特别是在多核场景下,这里的竞争会非常明显,无法发挥出多核心的优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8.0对日志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整个模块变成了lock-free的模式(小道消息,目前官方也在对事务模块和锁模块改造成lock-free模式,相信到时候InnoDB的扩展性必然会提升一大截, 未来可期!)

具体的,我们可以对应到几个模块:

- 拷贝到buffer: 每个mini transaction将自己的本地日志拷贝到全局Buffer中- 写磁盘:包括写磁盘和调用fsync进行持久化- 事务提交:当事务undo被标记为prepare(如果binlog打开) 或者commit时,需要确保日志被刷到磁盘,以确保事务的持久性- Checkpoint: 定期对日志做checkpoint,减少崩溃恢复时日志的应用量

以下是对上述几个模块的简要介绍

实现

写log buffer

在5.7版本中,Innodb的log buffer实际上是分成了两个区域,轮换着来写,从而实现在写一个buffer 时,另外一个buffer依然可以继续往里面拷贝日志。但到了8.0版本,所有日志相关的mutex都已经移除了,划分缓冲区域也就没有必要了,而是将log buffer当做一个环来使用。

首先,持有一个s lock, 并通过原子操作获取当前mtr的start_lsn,和sn号(lsn减去log block头和尾的大小,表示有效日志量),这样相当于在顺序增加的lsn序列中保留了自己的一段范围(获得mtr_t::start_lsn 和mtr_t::end_lsn), 通过start_lsn取模log buffer size,得到其在log buffer中的位置,然后逐个block进行拷贝(log_buffer_write), 每写一个mtr log block,就将其start_lsn和end_lsn加入到log.recent_written中,维持了一个link结构, 一个mtr 可能会更新多次link_buf

(InnoDB里增加了一个叫link_buf的类,其具体的作用就是将不连续的变量维护成一个链表,举个简单的例子:

buf[lsn_1] = lsn_2

buf[lsn_2] = lsn_3

Buf[lsn_3] = 0

Buf[lsn_4] = lsn_5

Lsn_1 = 10

Lsn_2 = 100

Lsn_3 = 200

Lsn_4 = 300

Lsn_5 = 400

通过这种方式,实际可以追踪到所有并发写入到buffer的mtr范围,并快速检测到buffer中的hole,例如上例中,lsn_3 ~ lsn_4属于还没有写入日志的空洞 如上提到的log.recent_written, 可以确保写到磁盘的日志不存在空洞,如上例,只能写到lsn_3这个位置)

在拷贝完日志后,就需要将脏块加入flush list中。注意由于现在实现了完全并发,我们无法做到按照LSN顺序插入到flush list上,而有序性是用于保证checkpoint点的正确性。因此在这里同样也引入了另外一个link_buf,名为log.recent_closed,来辅助获取一个安全的checkpoint点。因此在加入flush list后,该mtr也会加入到recent_closed中(类似buf[mtr->start_lsn] - mtr->end_lsn)

注意log.recent_writtern 和log.recent_closed都是有空间限制的,如果超出其capability,就需要等待,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

可以看到这里的代码和5.7及之前版本已经完全不同了:

- 日志可以并发拷贝,但会存在hole

- Flush list不再有序

我们之前惯用log_get_lsn或者直接log_sys->lsn来获得最新的lsn点,而在8.0版本,通过将log.sn转换成最新的lsn,但这个lsn点并不代表该点之前的日志都拷贝到buffer。之前我们提到在拷贝buffer之前需要加一个s_lock, 如果我们在持有x锁的前提下去取lsn,才能保证是最新的。

写磁盘

目前有两个后台线程来做日志持久化,一个是log_writer线程,一个是log_flusher线程,顾名思义,前者负责写日志到磁盘,后者负责fsync日志

Log_writer会根据log.recent_written中的记录找到安全的lsn, 将对应日志写磁盘,同时回收log.recent_written中的空间。 如果当前srv_flush_log_at_trx_commit设置为1的话,还回去唤醒log_flusher线程

log_flusher线程的主要工作是fsync日志文件,同时推进log.flushed_to_disk_lsn。随后尝试去唤醒等待的用户线程(如果只涉及一个event slot)或者唤醒log_flush_notifier线程。

Log_notifier线程专门用于唤醒等待日志写入的线程,根据上次flush的log lsn和当前flush lsn,来计算对应的event slot,并遍历数组唤醒等待的线程。

可以看到这里已经完全做到了异步化,再加上并发拷贝log buffer, 可以极大的发挥硬件性能。

事务提交

在innodb事务提交时,对应的Undo状态被修改后,需要调用log_write_up_to去确保日志已经写盘了。在5.7及之前版本中,该函数就是用于写日志到磁盘。而到了8.0版本,该函数只有唤醒后台线程及等待的逻辑。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由于目前用户线程仅需要等待唤醒,而无需去操作临界区域,我们可以在其退出innodb后再调用log_write_up_to 进行等待(参考bug#90641)

Checkpoint

由于现在脏页并不是按照LSN顺序写入的,因此选择一个安全的checkpoint点至关重要,这个工作主要由后台线程log_checkpointer来完成。

计算最老lsn的工作在log_get_available_for_checkpoint_lsn中完成:

- 首先找到log.recent_closed中的最小lsn,这个lsn点之前的page肯定已经加入到flushlist上了

- 其次取出当前flushlist中最后一个非临时表page的lsn,并取多个Buffer Pool中的最小值返回,然后减去一个安全的阈值(即log.recent_closed的最大空间)

- 上面两个值去最小的那个

很显然,为了避免扫描全部flush list链表,这里采用了乐观的算法,只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做checkpoint的点是安全的即可。 这里引入的一个问题是,做checkpoint时可能是在一个mtr log的中间,在崩溃恢复时,可能需要对其定位的log block做特殊处理(在之前的版本中,可以确保checkpoint lsn是一个mtr log的安全边界)

隐藏参数

如上所述,这里引入了多个后台线程来增加系统的并发度,而在内部也有大量参数来对系统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优性能,但为了避免引起用户困惑,有一些参数是被隐藏的(在定义时通过PLUGIN_VAR_EXPERIMENTAL来控制)。

如果你想使用这些参数,需要自己去编译mysql代码,并在cmake时增加参数-DENABLE_EXPERIMENT_SYSVARS=1

如下,打开选项后和日志相关的参数包括:

MySQL8.0: 重新设计的日志子系统_第1张图片

通过这些参数,你可以对新的日志系统进行各种微调来获得最优性能。注意这里很多参数目前还看不到官方文档的描述,你可能需要结合代码来看。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参数例如innodb_log_spin_cpu_pct_hwm/lwm 可以控制user cpu超过多少百分比时,是否还允许用户线程继续spin loop。

本文作者:zhaiwx_yinfeng

原文链接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8.0: 重新设计的日志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