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社》独家对话“华为云WeLink”:如何与钉钉、企业微信错位竞争?

导读  曹云社介绍  

2019年的12月26日,华为云在北京发布智能工作平台WeLink。一个月之后,WeLink就遇到了疫情的大考。 

持续两个多月的疫情,让移动办公需求爆发,企业服务产品迎来流量高峰。 各家的在线办公工具纷纷发挥用武之地,既有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三大平台型软件,又有Zoom、金山文档、腾讯会议等数十种工具型办公软件。至此,移动办公的赛道已经略显拥挤。然而,这个市场足够大,大到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舞台。

2020年3月26日,中国软件网总裁、海比研究总裁曹开彬,带来最新直播对话栏目“曹云社”,首期邀请嘉宾为华为北京云与计算业务总经理何贺, 本期“曹云社”从WeLink的产品化、核心优势及未来发展布局三个角度入手,探讨智能办公领域的“危”与“机”

《曹云社》独家对话“华为云WeLink”:如何与钉钉、企业微信错位竞争?_第1张图片

划重点

01

WeLink的市场化决策:产品太好用了 ,不能只留给自己人

WeLink的1.0版本上线于2017年1月1日,最开始仅作为华为内部员工使用,提供会议、消息、邮件、办公审批、知识共享等功能。2019年12月26日,华为云将WeLink对外发布,定义为智能工作平台。这3年之间发生了什么?华为的产品化决策是谁来做的?

曹开彬:华为既有视频会议的硬件,又有软件。能否介绍一下WeLink在华为的发展历程?

何贺:这个话题我非常愿意分享。华为的20万员工,是WeLink最大的用户群体。 华为的愿景,就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而WeLink的初衷是四个联接,联接业务、联接设备、联接知识、联接团队。

2016年以前,华为员工的沟通工具还是碎片化的,只有PC版,很多场景都不能满足,员工普遍有抱怨情绪。华为毕竟做通信起家,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自己做一个产品。华为内部的流程与IT部门,为了解决数万员工的抱怨,满足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先后对一些企业的产品做了考察,但发现当时市面上并没有一个好用的应用,来很好地满足华为170个国家的18万员工的需求。于是华为下定决心自己研发。

在当初设计WeLink的时候,主要围绕组织的联接。当时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缩短数万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协作效率,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人与人的沟通场景有很多,人与组织也一样,但以前都是割裂的、碎片的。

WeLink还集成了AI,2016年刚开始做的时候就预见到了,AI如何通过连接平台把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把大量重复的工作逐渐转嫁到人工智能、机械助手上来。

曹开彬:华为考察过一些产品,发现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具体是什么需求呢?

何贺:我举一个例子,华为的消费者BG,提供手机、平板等产品。上市初期新产品的宣传资料都是保密的,怎么层层传递下去,让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清晰,又能保证不被友商窃取,在最开始是很难的。任总曾开玩笑说,不行就背过去。方法是可以,但是有成本和效率问题。WeLink现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还有两个印象很深的场景。以前在华为内部找人很困难,比如我要找一个叫李伟的人,某天给我发了一封邮件,我需要用电脑打开原来的电子邮件,一点点查他的部门、电话,以及上级领导。而有了WeLink之后,我能一键找到李伟的一切信息。这是人与人的连接。

另一个场景是查找邮件。大家都知道在华为工作有海量的邮件,像我本人一天可能要看几百封。以前是一封一封去查找,有了WeLink之后,只要对小微助手说,“帮我查找李伟的某某项目的邮件”,瞬间就会弹出几封相关的邮件。在2016年的时候很多友商的产品满足不了这些需求。

 

曹开彬:当初流程IT部门研发weLink的初心,是想要打造一个市场化产品,还是只是给自己用?

何贺:最初就是给自己用的。WeLink满足了华为内部办公,提升了办公协同效率,我们考虑为什么不提供给客户使用呢?

曹开彬:WeLink从2016年开始开发,版本的更迭是怎样的?

何贺:从2016年到2020年,已经迭代了很多次。WeLink早期就是华为的内部软件,很多功能是根据员工的建议逐步迭代的。初期的WeLink只有即时通讯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OA、通知和邮件的功能都集成到WeLink了。这种迭代都是静水潜流式的。

曹开彬:将WeLink推向市场化的决策是谁做的?

何贺:这个肯定是在高层了。华为的产品是否决策上市,华为内部是有一个很严谨的决策委员会,不是某一两个人决定。

曹开彬:刚才提到的WeLink的四个联接,联接业务、联接设备、联接知识、联接团队,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形成了什么样的闭环?

何贺:华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超大型平台,在有WeLink之前,内部建了很多个信息化平台,来支撑全球各地的办公,在外部也有很多成熟的办公系统供华为选择,最后华为还是决定从零打造一个WeLink,内部我们成为“联接器”,想打破空间的联接。

华为面临两个挑战,一方面要联接未来,要有一个新的架构,把互联时代新的实践容纳进来。WeLink在产品初期做规划的时候,不局限只做一个工具,而是要作为一个企业数字化的联接器,用于联接过去,面向未来,做成一个数字化的基础框架。现在华为已经从单兵作战,演变成蜂群作战,所用的工具也要相应的改变,WeLink提供开放架构,让服务工具自己去做服务化。WeLink将以会议、考勤、打卡等工具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这个转变的背后蕴含着华为公司对数字化的理解。在数字化时代,首先把我们所定义和联接的对象全部放进到平台里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就是把这些数字对象联接起来,基于相互的关系去释放作用。相比于传统的企业数字化办公平台,WeLink做到了几个转变,第一个就是您所说的四个联接,之后的更新中更是做到更好更简单;第二就是功能转化为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将服务模块化,围绕原来繁多的业务场景串联。第三就是在企业成本较高的当下,节约员工时间,最大化提高效率。

划重点

02

WeLink突击:软硬兼施,只有华为一家能做好

春节期间,华为云WeLink新增企业用户数十万,新增日活用户数超100万,业务流量增长50倍,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WeLink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曹开彬:SAP曾在全球范围内倡导ERP的最佳实践并获得巨大成功。我们认为在远程办公、智能办公领域,同样也需要最佳实践。华为形成了哪些可以供企业参考的数字化办公的最佳实践?

何贺:其实我们华为公司自己,就是一个最佳实践。我们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很多部门的员工需要在路上办公,华为有一整套的流程,和相关软硬件服务来提供远程办公的保障。我想这主要依靠以下几点:第一,华为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保障。针对本次疫情,我们马上成立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工作组,通过WeLink向全员发送相关的资料。第二,强大的技术保障。节后华为在只有三分之一员工到岗的情况下,华为员工一共召开了4万场视频会议,1万场跨国的会议,顺利支撑了公司业务的开展。

过去两年,内外部的700多个应用集成到了WeLink里,既有内部考勤、HR、报销、差旅等,也有外部的喜马拉雅等,我本人也经常在上班路上用WeLink看一些教程。Onebox是华为的一个存储和共享文档的应用,疫情期间使用的频率也有快速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企业最担心的其实是安全问题,如何让员工在家办公的同时,又能让核心的数据资产不外流,这是每一家中大型企业都考虑的重要问题。华为把信息安全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也在网络安全、信息加密的安全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并且形成了智能办公安全的最佳实践。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案例场景,类似的最佳实践还有很多。

曹开彬:相比于钉钉、企业微信,他们在企业IM方面拥有比较明显优势,这也是远程办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请问WeLink在这方面有何特点?WeLink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何贺:与友商相比我认为有三大明显的优点。第一,华为本身是一个非数字原生的企业,WeLink的设计特别适合非数字原生企业使用。第二,友商的产品是围绕用户的,WeLink是围绕企业的,对企业的边界有更清晰的认知,WeLink更能帮助企业保护数字资产。第三,架构比较清晰,适合大型机构比如高校、政府来推广。

曹开彬:说到安全问题,大家比较关心,WeLink在企业层面做了很多安全措施,在用户层面有哪些安全措施呢?

 

何贺:刚才我也讲过,WeLink不是围绕用户,而是围绕企业的。有的产品围绕用户为中心,如果你从A企业离职后,原先的数据还是属于用户个人,到了B企业之后,还是能看到之前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智能办公产品控制不了。对企业来说,这就是不安全的。华为作为组织管理,如果一个用户今天在A企业,他所有的信息都在A企业的WeLink账户上,如果他从A企业离职,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就都留在企业了。

曹开彬:在疫情期间,WeLink有一个非常不错的表现,有哪些应用场景或者客户,让你印象深刻? 

何贺:在2019年12月的WeLink发布会上,北汽福田就对WeLink产生了兴趣。面对春节之后爆发的疫情,作为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福田的近3万员工生产复工非常急切,遇到消息传递不及时、公告发布不透彻、会议协同不灵活的问题。于是福田及时联系到WeLink,探讨线上复工的可能。福田汽车的IT团队立即成立线上办公推进小组,全面推广WeLink线上办公,仅用三天时间,除一线工人外的管辅人员就有序地实现了“云上回归”。

另外一个,是在疫情最紧张的时期,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地坛医院、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WeLink)连线,慰问一线的白衣天使,给一线的战士给予信心,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曹开彬:为什么会选择华为weLink?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何贺:两点原因吧。一是当时时间要求非常急。我们从接到通知,到把网络布置好,大概用了不到24小时。另外一点是,华为前几年一直在视频会议领域做硬件,短时间最好的方案是软硬结合。既能做硬件的视频会议,又能做软件的即时通讯,在我看来只有华为一家能做的比较好。

曹开彬:北京连线武汉,是重新布置了一套会议系统,还是原先就有华为的硬件,现在再加上一套软件?

 

何贺:场景相对复杂一点,两种情况都有。有的装了华为视频会议,有的不具备视频会议条件,有的甚至连网络都不具备。这种标志性的大事件,不是一家企业或机构能承担的了。这里面不只有华为云,还有政府相关部门、运营商网络的调控保障。我们国家面对应急事件的响应,保障机制很不错,技术也是过硬的。

划重点

03

WeLink错位竞争:聚焦中大型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排名第一的协同办公应用为钉钉,用户数量和企业数量分别超过2亿和1000万,企业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也已达到6000万,真实企业数已经达到250万。 华为WeLink作为入局较晚的玩家之一,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WeLink未来如何突围? 

曹开彬:面对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三大免费产品,WeLink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何贺:首先免费这个事情,我就不多做评论了。我用任总3月份的一次谈话来回答您这个问题。我们认为WeLink对华为公司是一个机会,短期内我们不会和BAT正面竞争,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其实是大于个人的,企业要求高可靠,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会面向大中型企业,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华为会把WeLink打造成一个黑土地、有战斗力的平台。我们会抓住原来的连接趋势,在多场景的应用下也会更加开放的与优秀伙伴合作,共同打造数字化平台,这是我们WeLink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战略。

曹开彬:在华为公司内部,WeLink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目标?

 

何贺: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但公司内部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宏伟的口号,我们就是要把WeLink打造成服务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平台。WeLink的发展还是稳扎稳打、步步夯实,给企业服务好,基本上是这个目标。

曹开彬:像这样大中型企业,如果已经用了一些友商的移动办公产品,这时候WeLink会采取怎样的策略?

何贺: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我们的定为是做联接器,做数字化平台,不是要取代某个业务,我们是要做联接。WeLink的接口都是开放的,我们把企业原来有的OA、邮件,都连接到WeLink平台,只要打开WeLink,员工就都能使用。

曹开彬:作为远程办公、移动办公、智能办公、数字办公、协同办公,您觉得哪个词比较准确的描述未来的办公状态?它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何贺:我个人更倾向于智能办公。拿我自己举例,我不仅可以通过WeLink回邮件, 还可以收听华为内部高级专家、业界技术大牛对新技术热点的分析;在进入办公园区的时候,手机会通过WeLink自动连接公司网络,WeLink又回自动打卡。我们有一些超大型的项目,势必会跟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同事一起讨论问题, WeLink会对不同的语言自动翻译成中文,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什么事情都要请翻译的尴尬——我本人的英语也不太好哈。同时公司在文件打印、出差报销、会议预定都可以通过手机WeLink搞定。WeLink也可以跟企业智慧屏合作,4月份就会出一款新品,电脑、手机都可以无限的投放到大屏上,大家在会议中讨论的内容可以点击截屏按钮,一键发送到我的邮箱里。 

就我个人的理解,智能办公就是围绕着办公主体——人,对人来进行智能化的服务,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办公需求,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智能化的软件,智能化的平台,更方便、更快捷地实现个人的办公目标。

我认为智能办公还会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数据的不断积累,人员能力的不断增长实现自我升级,WeLink是华为实现智能化办公的一个核心平台。

END

2020中国企业服务十大趋势系列

·2020中国低代码开发平台十大趋势

·2020中国企业服务技术十大趋势

·2020年中国BI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十大趋势

·2020中国SaaS产业十大趋势

·2020中国智能办公产业十大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中台未来3年十大发展趋势

“曹云社”期·对话“云智慧”

《新基建带来的智能运维机遇》

识别扫码立即报名

扫码填写问卷

有效问卷会收到我们赠送的星巴克咖啡一杯

快来填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云社》独家对话“华为云WeLink”:如何与钉钉、企业微信错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