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引用了NSF(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和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其中关于软件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的数据令人惊讶:
大学毕业 6 年后,57% 的计算机毕业生作为程序员在工作;15 年后,34% 作为程序员在工作;20 年后,他们已经步入 40 岁,这个数字下降到了 19%。
而对于中国大多数程序员而言,尽管还没到40岁,但刚刚过去的2017年已经让他们感到危机四伏。前有WePhone 开发者苏享茂“被骗婚”,后有中兴70 后程序员欧建新“被离职”。时隔三个月发生的两起自杀事件,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直顶着“高薪”光环的程序员,其实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一个行业可能兴盛,也可能衰落。程序员这个曾经令人艳羡的职业今天尚且面临如此境遇,那些在高速运转的时代更迭中光环不再的行业,还好吗?
42岁的程序员欧建新死了。
几天后,他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百度百科上。看其简历,可谓顺风顺水——北航毕业,南开硕士,华为八年,中兴六年。最后一句则注明,“2017年12月10日上午,在中兴通讯大楼坠亡”。
根据其妻随后在网贴中的表述,欧建新疑似牵涉到了公司的结构调整,面临被辞退的危机。12月1日,先是有领导找他谈话,期间流露出了劝退的意思;之后的几天,公司人事部门又找到欧建新沟通,谈了N+1补偿方案;12月7日,部门负责人再次找他谈了股份转让的事情。最后一次离开家门时,欧建新对妻子说,“我们公司有内部矛盾,我很可能成为牺牲品”。几个小时后,后者接到了丈夫坠亡的消息。
“我特别理解他的绝望,”同是程序员的宁晓峰像是从欧建新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本就力不从心,生活又在不断地给你施加各种压力,被辞退只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欧建新与家人的合照。(网络图)
“和小鲜肉竞争,会死的”
宁晓峰是有“大龄恐惧症”的,在他看来,这甚至是程序员们的“通病”。
34岁的宁晓峰已经做了十多年Java开发。
“刚毕业那几年,工资从三千起步,每年在学新知识,工资相应地增长。这个阶段大家都很自信,总觉得‘这时候不拼什么时候拼’。”在宁晓峰记忆中,自己在“30岁的时候感到了不安,但无力挣扎。35岁之后估计就是彻底的咸鱼状态了。”2015年,宁晓峰想要换工作,首次被猎头“鄙视”,“年纪太大,不能应付加班的人,我们公司不需要了”。
在硅谷,年龄歧视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Business Insider调查,年过50岁的科技行业人士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满50岁后曾遭遇过年龄歧视;美国劳工普查分析统计局数据则显示,技术工人在20-30岁左右时薪资水平会急剧增加,到了40岁后,增速会放缓,年龄和薪水开始呈反比;而根据Intel去年公布的裁员数据,裁掉员工中有近八成超过40岁,其被裁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5倍。
国内招聘网站拉勾网2017年11月份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科技公司员工更敏感地体会到职场年龄歧视的存在,只有10.6%的受访者相信公司不会抛弃年纪大的员工,52%的受访者认为年龄越大,换工作的压力越大,而国内科技行业的警戒线为35岁——比硅谷的40岁更低。
“程序员真的干到 35 岁就干不动了吗?”知乎上,有人发问。截至2017年12月24日,该问题已被浏览两百余万次。
刚满40岁的网友“钢的琴”发现,现在做编程,脑力明显跟不上了,“以前我可以连续通宵编程一周,每天只睡4个小时,或者完全不睡觉72小时编程。现在如果熬一个通宵的话,后面3天都缓不过来。”
2017年10月23日,网易给程序员们发福利——公司旗下的成人情趣品牌“春风”牌安全套。(东方IC 图)
而加班,无疑是程序员们生活的常态。近日,互联网理财平台挖财和外卖平台饿了么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从业者生活品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程序员占了50%。
宁晓峰记得,2010年,他在上海柯达上班,公司隔壁就是华为。员工中间流传着一个笑话:晚上八点,柯达的最后一个员工走出公司,嚷嚷着“今天加班累死了”;九点,从华为出来的员工开心地大叫,“哈哈,今天我第一个下班”。
“所以柯达倒闭了,华为越混越好。”宁晓峰有些自嘲。
即便在“越混越好”的华为,中年程序员的日子也并非高枕无忧。有媒体报道,2017年初,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部门开始清退40岁以上的程序员。
“我们老一代程序员,都讲究设计模式、代码质量。”宁晓峰透露,他们目前接手的项目中,长久一点的,已经陆续维护了十几年。而新一代公司则讲究一个“快”字,3个月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大不了重做一个。“我们可能设计个框架要用1年,人家3个月都开始运营了。你让一个维护老项目20年的程序员出来和‘小鲜肉’竞争,会死的。”
在于先生眼里,工作在一线的35岁程序员和25岁的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于先生29岁,带着一个十多人的小团队做软件开发。“我们现在招人,超过30岁的,简历都不看。因为我们招的就是一线干活的。我不需要那么大年龄,年轻人有的是。”
“40岁以上的人,对收入的预期会更高,但实际竞争力却大大下降。”一位有着8年人力资源经验的猎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也因此,他们不得不在这些人身上打上“残余价值不大”的冰冷标签。
2017年9月11日,雷军在发布会上脚踏小白鞋,自嘲自己是敲坏多个键盘的程序员。(东方IC 图)
夕阳产业里的中年危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知乎上,有人认为,欧建新的死和其所属行业不无关系,“正是因为一个行业不行了,你才哪怕哀求都希望能留在公司,因为你知道你出去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而你上有老下有小,才会绝望到走上绝路”。
“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技术红利,”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远举分析,而技术红利的减弱,最先出现的行业也是IT、通讯、互联网行业,并将逐渐从这些行业向其他行业扩散。
韦元晓对此感受颇深。从华为高级软件工程师到爱立信首席系统架构师,再到某科技公司CTO(首席技术官),他经历过两次行业发展的巅峰。
第一次巅峰出现在移动通信刚刚兴起的2000年,“那是程序员最骄傲的时期,到处都在挖。”曾经,在一天之内,韦元晓就接到了两个华为面试的邀请——早上刚敲定一个部门,晚上又有另一个部门打来电话。甚至在他入职华为后,还会不断收到新的面试邀请。
2015年6月24日,北京,某公司的程序员们在商量代码。(CFP 图)
通信行业带给韦元晓的“荣誉感”一直持续到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