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下属的学问

做下属的学问_第1张图片

有一次跟几位做培训的朋友们聊天,谈到现在企业里的培训大多都是教人如何做领导,鲜见有教人如何做下属的培训,好像做下属这件事不用学的,人生来就会。

可是在领导力培训的课堂上,常会遇到学员说,“老师,应当那些老板来上这个课~”,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知道,他还没有学会做下属。一个不会做下属的人是做不好领导的,就好像地基打不好,高楼盖不起来;内功不扎实,招式只是个花架子;这种情况下学得越多越容易走火入魔(用学来的东西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

关于做下属这件事,我们老祖宗有很多心得,这方面的智慧统称为“臣道”。 当然有“臣道”必有”君道“,因为做下属和做领导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在我们老祖宗的著述里,君道臣道都是一起说的。

《大学》里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至于敬”。意思是说,下属做得到位与否,关键在于一个“敬”,敬什么呢?不是敬你的老板,虽然老板也是要敬的。”敬”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宋明理学家把人生的学问归结到“主敬存诚”,对一切人和事都是要敬的,当然包括你的老板。

“为人臣,至于敬”,这里的“敬”首要的不是敬你的老板,而是敬你的工作,也就是“敬业”的意思。

李开复先生说,“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人这一辈子,扣除掉吃饭睡觉,有三份之二强的时间是用在工作上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世界的差别,就体现在你的工作上,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工作,全职妈妈也是份工作。

所以敬你的工作,就是敬你自己。

孔子把工作赋予了更高的意义,他在分享学习《易经》的心得时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每个人都是造化所生,道的显现。大道经由你流过,而连接天下万民,复归于一。这种连接显现为你的工作,或者说你的事业。

每个人都有事业,你在公司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事业,只不过是借助公司的平台在做自己的事业,过几年换一个平台继续做自己的事业。

因为这个事业的存在,你和你的老板才有共事的缘分,事业是根本,所以首先要敬它。如果你不敬你的事业(工作),却敬你的老板,恐怕是一种谄媚。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你不是在给你的老板打工,也不是在给公司打工,你是在做你自己的事业,完成你降临人间的使命,而公司是你选择的平台,老板是上天安排给你的伙伴。

因此,这种上下级关系是因为你与你的老板在各自的事业上有交集才存在的。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里,从上级的角度来规范这种关系,叫做“慈”;从下级的角度来规范这种关系,叫做“忠”。

现在的人一提到这个“忠”字,就有点儿不舒服,似乎“忠”就是对老板的盲目服从,就是丧失自我。到底“忠”的本义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得回溯到孔子孟子。

《论语·宪问篇》:子路问事君,子曰: " 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请教如何与君主(领导)共事。孔子说,不要欺骗他,有意见或建议要直接提出来。

“犯“字很传神,是说领导不高兴也要提出来,所谓犯颜直谏。

《论语·先进篇》: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在这里,孔子特别强调“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意思是说,遵循你心中的正道与老板合作,如果你觉得这个老板不配领导你,和你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你可以辞职啊,干嘛为五斗米折腰呢。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孔子的两个高足仲由和冉求都够不上好下属(大臣),只能算是有才干的下属(具臣)。同时孔子对这个两个弟子还是有信心的,如果老板让他们做杀父、杀君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会顺从的。

我们再来看看孟子。

《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在这里,孟子区分了两种下属,一是公司股东/合伙人(贵戚之卿),一是职业经理人(异姓之卿)。如果咱俩是公司的合伙人,你干不好,还不听劝,就把你换掉。如果我是打工的,你干不好,还不听劝,我就辞职。

《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这里就说得很严重了,他说,要求老板上进,才是对老板恭敬;向老板提好的建议,阻断他的邪念,才是对老板尊重;背后说老板无能,这是贼的行为。为什么呢?

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是盗贼,强拿叫做盗,偷拿叫做贼。给公司做事拿工钱是天经地义的,这叫契约精神。做得不爽可以辞职,不辞职又不用心做事,反而说老板不行,来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相当于偷拿了人家的钱,这样的行止不是跟贼一样一样的么。

孔孟亲身践行了自己的学说。《孔子家语》里记载: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禀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

齐景公面试了孔子以后很高兴,马上把禀丘之邑(大约相当于山东郓城县)的税收给孔子做俸禄。孔子周游列国,说实话,找个高薪的工作很容易的,但是孔子没有接受,因为他觉得在齐景公这里不能践行自己的治国之道。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辞职离开齐国时,齐宣王托人带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大意是,我打算在市中心给您个房子,包吃包喝,您不用干活,住这儿就行,给我撑个门面。孟子当然没有答应,离开齐国回家写书去了。

在孔孟的时代,天下诸侯并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秦汉以后,天下一统,只有一个大老板,跳槽的可能性不存在了,慢慢地,“忠”字的意思就变味了。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谷歌工程师说了一句话,“Do the right thing, waiting to get fired”。他说,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等待被开除,如果我没有被开除,说明我做对了;如果我被开除了,说明我选错公司了。这名工程师真是做下属做到位了。

东汉马融著了一部《忠经》,系统阐述了“忠”的德行。他说,“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 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

“忠”就是把这颗心放在中间,不偏不邪,贯穿始终,也就是“不忘初心”的意思,关于工作这件事,您的初心是什么呢?

曾子解读孔子的学说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注解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华,就是最大限度地绽放自己,就是最大限度地活出生命的意义。

做下属就是要“尽己”,做领导是在“尽己”的同时,还要“推己”及人,帮助他人绽放。一个好的领导必是好的下属,如果自己都不能绽放却要去绽放他人,您觉得靠谱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下属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