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点点

上次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关于心理解读的纪录片,其中的一点细枝末节,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节目的大体内容是,中国某市,一个9岁的小男孩对写家庭作业抱着极大的仇恨,父亲稍加逼迫或责骂,就以死相逼,或拿着水果刀要自残,或说是要跳楼,同时越发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他的父亲深感忧虑,到处求医问药,不知如何惊动了电视台,于是电视台便进行跟踪采访,同时也请来儿童心理学专家前来帮忙解开小男孩的心结。专家通过努力终于了解到,小男孩父母感情不合、长期分居,他因见不到母亲,过度思念母亲而产生了种种怪异的行为,希望能唤起大人对自己的关注。为对症下药,节目组劝说小男孩父亲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请回,并尝试改变生活安排使小男孩能更多地和母亲度过。当小男孩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母亲,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

节目的内容很好,也有警示和代表作用,在此闲言少叙。我注意到的细节是:儿童心理学专家(下称专家)以让小男孩画图的方法,推测出他的病因在于过度思念母亲。他便问小男孩:”是不是因为想念妈妈?“小男孩一如既往地紧闭双唇,而且可能因为有摄像机在场,他显得的非常紧张和拘束。专家想了个办法,他压低声音对小男孩说,这样吧,你给叔叔的表现打个分,写下来。咱们遮起来,不让他们看到。他挪过一个本子,用手肘挡住摄像机的镜头,示意小男孩写下分数。小男孩可能接受了这种“保密”的方式,没有违拗,照做了。立刻的,专家就朝摄像机镜头亮出了那个写了“100”分的本子,口内说道:“怎么样,我的猜测没有错吧”,满面得意之色,如沐春风。他仿佛忘记了,他刚刚才对小男孩许诺过,这个“分数”是他们之间的秘密,不能让其他人看到。他有没有想过,那位坐在他身边信任的他的病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 你明明说了,“不让他们看到”,为什么现在却当着我的面,着急地向世人展示我们的秘密,你的成果?这不是利用我对你的信任吗?那下一次,我如何可以再信任你呢?有可能,专家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他的推测对了,问题解决了,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须得赶快和观众朋友们一起分享。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学者,他是否更应该顾忌病人的感受,特别是一个敏感内向的孩子?他完全可以在拍摄结束后,悄悄地告诉节目组(和观众)小男孩给他打的分数和其代表的意思。这样的做法可以取得相同的结果,也避免了无意中伤害他人。

镜头一切,这个片段就过去了。但我却在猜测小男孩会是什么反应?可能他没有什么反应,小小年纪心思没有这么细密,过去就过去了;可能他感到愤怒和失望,只能在心中压抑下来。但在电视机前的我,却明显感到了不适。想到每日的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事情在发生?只愿自己开怀,根本就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与人之间,若初识,大家互相尊敬,恪守礼尚往来之理,关系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若想深交,则须得开动脑筋,会说话,会做人,会做事,兢兢业业地呵护着连接自己与他人的那张纤细颤弱的人际之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