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飞虫大小的机器人抖动着机械翅膀,悬在半空。
镜头闪着莹莹蓝光,冷眼注视着眼前的人——更确切地说,是一具尸体。
男人被一枪毙命,鲜血从他背后的枪眼中涌出,浸红了衣服,流淌一地。
看见这一幕的妮娜,崩溃了。
她大声呼唤父亲的名字,只换来越发冰凉的尸体。
突然,妮娜想起一件事。
她抬头看向那台飞虫机器人。
机器依旧保持着监控状态。
它目睹了这场残杀,却未发出任何警告。
瞬间,妮娜的悲痛变成了愤怒。
那一刻,她意识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完美的监控系统——全知,其实并不安全。
而此刻的她更不知道,这场凶杀案将会演变成一场灾难,撼动一个城市,击溃数以百万人的安全……
《全知》
Onisciente
2020.1.29
未来,世界上某处存在一个类似乌托邦的城市,人们唤它为——全知城。
全知城里,随处可见一条标语:
“生活无恐惧”。
这看似天方夜谭。
但他们确实做到了。
5年,4起凶杀案。
如此低的犯罪率足以让警察丢了饭碗。
当初30万的警备力如今已缩减不到300人。
能够做到这一点,全凭全知城有一个秘密武器——全知系统。
这个系统由全知公司研发,它会给城中每个人安排一个形似飞虫的机器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吃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甚至是为爱鼓掌的时候。
随时随地,一只“飞行眼睛”都在盯着你,分析你。
大到杀人抢劫,小到乱扔垃圾。
任何犯罪行为一旦被机器人捕捉到,就会被公之于众。
随后录入档案系统,成为你的人生污点。
哪怕你小时候顽皮,拿炮仗炸了学校的粪坑,一样要被处罚。
私人财产破坏罪会伴你一生,以后想找工作也难了。
如此高效的监控系统,虽然避免了罪案的发生,但这也就意味着隐私的暴露。
如此大规模地侵犯隐私权,人们怎么就接受了呢?
因为全知公司做了一个保证:
人类不会去查看任何监控视频,这些监控全部由电脑分析。
既然不相信人类,冰冷又理性的机器总信得过吧。
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生活安全,也不用担心有人窥探自己的生活。
于是,大家都举手同意了。
从此以后,生活变得简单自在了。
大家出门都不锁门,不锁车,安全被认定为理所应当的事。
所有人都无比忠诚地相信这套系统,包括妮娜。
妮娜,一名程序媛。
女承父业,进了全知公司。
因为父亲毕生效力全知公司,再加上她自己酷爱编程,而全知公司又是顶级科技公司。
妮娜对于公司的忠诚自然不言而喻。
只不过,父亲的死浇灭了她所有热情。
看着倒在血泊的父亲,她无法相信,号称能监控一切的全知系统竟从未感知到异常。
随后而来的警察也表现的极不专业。
他们向妮娜和哥哥问话,可话里话外全部指向自杀,自动排除了他杀可能。
“自杀怎么会背后中枪呢?”
面对兄妹俩的诘问,警察回答不上来,也不想回答。
因为相较于倒在地上尸体,他们更相信全知系统。
哪怕一切都说不通。
处理完凶案现场后,妮娜和哥哥被警察告知必须要保密。
同时,妮娜也收到了全知公司的“封口”命令。
兄妹俩不甘心父亲死于非命,于是开始偷偷调查。
后来,俩人的发现均证明了这场凶案的不同寻常。
妮娜发现父亲的银行账号被莫名冻结,账单显示父亲定期会给一个人汇一笔巨款。
而这个人没有感谢,反而给父亲发过几封威胁邮件。
难道是金钱纠纷?
另一边,哥哥去市政府讨要父亲的死亡证明。
工作人员不断搪塞他,最后的证明书上只承认自然死亡。
难道是权利阴谋?
一点点调查,一次次追踪,每靠近真相一步都会让兄妹俩的世界崩塌一分。
一方面是因为复杂的案子让真相愈加迷离。
另一方面,他们其实同那警察一样,还是无法相信全知系统的不完美。
也难怪,毕竟他们是在监视环境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早已习惯被监视,享受被操控,在全知系统打造的真空环境下生活。
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的完美,理所应当的安全。
直到父亲的死告诉兄妹,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
可以想见,俩人每一次的追查就是将自己硬生生地剥离出舒适区。
哥哥跑出城,想找地下杀手打听真相,却被暴力吓软了腿。
他从未见到过暴力,自然也不会反抗。
最后,只能跪在地上无助地求饶。
几十年来,强大的全知系统滋养出了城中人的懦弱,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冷漠。
在犯罪规则愈加严密的城中,城中人早已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他们对主电脑形成宗教式的崇拜。
决然放弃了纸和笔,自愿被科技驯服。
如果你犯罪了,没有辩解的环节,也没有据理力争的机会。
因为他们只认定结果,不接受过程。
至于罪犯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作出偏激行为?
不管。
这个犯罪行为说明了什么?
不重要。
家庭妇女被丈夫长期语言羞辱,忍无可忍下用刀刺伤了丈夫,那就判刑。
员工被老板长期精神打压,一时之怒下砸了老板的车,那就罚款。
没有人去在意精神暴力,没有人关心心理世界。
所以,后来看到全知公司高管跑到城外对无辜的流浪汉发泄暴力时,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我们深知,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兽性从不会被驯化。
它只会在合适的环境下畸变,爆炸。
就如,监狱里的那位老者说的那般:
全知系统所设立的原则只对两种人有用——有选择的人,还不够绝望的人。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那怎么办?
洗脑。
就如乔治·奥威尔《1984》里老大哥喊口号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全知系统在城市中随处张贴“生活无恐惧”、“隐私和安全是可以共生”的标语。
他们向市民持续不断地灌输一种观念。
自然而然,人们会下意识地认同全知,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他们甚至觉得任何质疑这种理论的念头才是最可怕的。
哪怕在旁观者来看,这套世界的逻辑不堪一击。
父亲的死让妮娜惊醒,明白了全知城的荒诞。
全知所允诺的安全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而这个世界到底是何种模样,妮娜决定亲自去看看。
她要闯进主电脑控制,查清父亲死因真相。
那是全知的心脏,也是全知城的潘多拉魔盒。
而作为一个常年霸占城市公共安全预算的科技巨头,说全知一手遮天毫不为过。
掌控全城人信息的主电脑怎可能轻易让外人进入?
多年修炼的“霹雳手段”也让他们屡屡得胜。
妮娜想要夺回自己知情权、隐私权,简直比登天还难。
妮娜的这个困境,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毕竟,与科技巨头对峙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
就好比你想投诉某公司,可到头来你发现自己用的投诉软件都是这家公司的。
讽刺不?
投诉裁判,可审理不公还是这个裁判。
美剧《硅谷》就曾借角色之口对科技巨头的垄断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
“没有人能赢得了它们,它们跟踪我们的每一步,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还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
《硅谷》
这一切是怎么走到现在的?
或许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便利时,第一次轻易让渡了自己隐私的时候。
或许是我们感受到了侵犯时,却无动于衷的时候……
每一个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瞬间,造就了现在的一切。
就如《透明社会》一书中写到的那样:
“失去了隐私的地球正在发展成一个全景监狱,没有围墙将里外隔开来。在透明社会里,人们自愿地将自己交付给全景注视,这里的囚犯既是受害者,也是作案者。”
不可否认,科技巨变让我们的生活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上支付、直播购物、社交媒体……
科技让我们的交流方式、消费行为变得高效便捷。
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正在走进医学领域,太空火箭也在远征宇宙荒芜……
科技在重塑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