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缺少信任,任何社会关系都不可能持久存在。信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高效率,也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Luhmann)把信任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

1.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

人际信任以血缘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庭或准家族的关系上,其基础是经验性的“道德人格”,并以熟人社会的舆论场来维护。人际信任是一切信任的基础,是主观化、人格化的信任。人际信任的特性是具体而经验的,缺乏普遍性,信任感及信任程度依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际信任的范围也极为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育,但人际信任的内容和灵活度确是最高的。

制度信任是以契约、法规、制度作为约束的信任。制度信任不以关系和人情为基础的,而是以正式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为保障,如果当事人未按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行事,则会受到惩罚。制度信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选择。违法必罚的法律逻辑所形成的稳定行为预期,是人们产生制度信任的基础。制度信任主导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

相比于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制度的信任关系。因此,制度信任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抽象的、确定的、公共性的信任机制,以实在法规范和审判制度为保障的信用(credit)体系。简单说,制度信任是不依靠具体人的信任,在制度信任的框架下,双方无需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信任”,却可以依靠共同的制度信任保证互相行为在预期中完成。从历史上看,制度信任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社会的信任范围,陌生人间只需信任共同的“制度”便可完成信用活动。但制度信任需要建立社会契约和立法的过程,而其范围是制度约束和订立的人群内,信任内容则包含了制度所明文制定的内容。

2.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公有链的信任是一种人类信任协作的新形态,它有着最为广泛的信任范围。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evinWerbach在其论述区块链信任的专著中所述,“为所有的使用者提供最为一般化的信任(信用)服务是公有链最为核心的价值,它使得人类首次在达成全球范围内自发性信任。”区块链信任的基础在于各方在平权、分散的网络中,独立地记账、验证过程。各个参与者在公有链无门槛、自由出入、多方持有、多方维护的公共账本上独立地记录、验证每一笔交易及合约。在共识机制的作用下,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会计(记账人),而在交易确认验证的机制下,每一个网络(全节点)都是审计人。因此,公有区块链是一个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网络。共识机制保证了记账的随机性、分散性、不可伪造性,交易确认验证保证了记账的合法性,内在的经济和博弈论原理又使记账人基于经济理性原则不会破坏整个系统。因此,区块链信任也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机器的信任。区块链被人们赋予“信任机器”的称号

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_第1张图片

 

对于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建立了一套共识机制,在他(他们)看来,银行的中介角色是多余的,可以通过代码代替其地位,让系统通过共识算法就所发生的交易达成共识并记录在区块上。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等区块链形式。

对于公有区块链的使用者来说,他无需信任任何具体参与这个网络生态的成员,就可以完成对于记账和合约计算的信任。公有链在信任范围上是全球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素未谋面的人在不依赖制度信任的前提下即可完成可信交易。并且,只要公有区块链系统健康运行,非法和无效的交易无法通过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共识确认过程,因此也不存在违约和失信的情况。但是目前来看,区块链信任的使用场景仍较为有限,仅能在纯粹记账和封闭性合约的领域中,灵活度较低。

总的来说,公有链信任创造性地扩大了信任的范围,降低信任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人类信任客观化的进程,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一体化协作开辟了新的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块链信任可能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建设更为普遍和高效的全球信任体系。

然而,必须要阐明的是,公有链造就的全球化技术信任网络仍旧是建立在一个复杂的技术堆栈之上。正如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的信息安全大师BruceSchneier指出“区块链的作用是使人们对他人或机构的信任转移到技术上来,需要相信加密学、一系列的协议、软件、电脑与网络。”上述技术中任何其中一部分出现失效和错误,都会导致信任网络出现致命的问题。同时,区块链信任也不是万能的,它所创造的信任环境,不能简单外推到区块链外,一旦脱离链内的原生场景,区块链要解决现实中的信任问题,往往需要引入区块链外的可信中心机制予以辅助

3.区块链技术看其信任本质

区块链技术突破了单一的技术,整合了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成果,将比特币打造为一种数字货币和在线支付系统,利用加密技术实现技术转移,而不再依赖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开始链接到当前区块,从而形成区块链。比特币使用公钥地址发送和接收比特币,并进行交易,从而实现了个人身份信息的匿名。简言之,区块链技术具独特而有鲜明的特征:

(1)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即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区别于传统的中心化记账方案,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2)共识机制和不可篡改性。比特币采用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3)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系统是开放的,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与此同时,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4)智能合约。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_第2张图片

 

4.机器信任对社会生活影响

在理想区块链中,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打造出一个去信任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谁在操作,都能保证其信任,这个在当下“信任危机”愈发严重的社会,其技术将会是突破性的。据统计,全世界受假冒伪劣产商品影响的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每年假冒伪劣产品的成交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沃尔玛、京东和阿里这些零售商或者电商平台企业的区块链溯源应用的本质是在内部开展溯源应用探索,供其内部用户应用。沃尔玛食品溯源系统主要解决沃尔玛销售的食品的可追溯性,目前已在猪肉商品试点项目取得了成功,未来会应用到更多的沃尔玛销售的商品上。此次推测,以后,我们不再需要第三方的机构颁发什么证书去证明自己的身份、信息,不用再去担心网络上的虚假造谣信息,而去反过来信任网络。知识产权能够以区块数据的形式记录保存,我们平时食用的大米粮食可以有效地溯源,应届毕业生的文凭证明通过更简单的数字编码保存,社会也许将进入一个新的信任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