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前一段因缘巧合,忽然对王阳明十分感兴趣,不仅阅读了他的传记,还去百家讲坛听了他生平和学说的基本介绍。王阳明最重要的思想大概就是『知行合一』。然而对这句话的意思我一直是一知半解。百家讲坛的董平教授说: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说如果只是知道或者了解,而没有去做、去实践,那么就不能算知道。反之,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够算是真正知道。然而,这样说的仍然有点抽象。直到最近,我才结合生活中的事情有了自己的体悟。

最近,临近博士毕业,要写论文。而我一方面明明知道毕业论文要紧,另一方面呢却是一看到论文就头疼。每次拿起电脑打开论文就想要做别的事情:刷虎扑、刷知乎、刷youtube、听音乐…只要不写论文我干什么都行。偶尔状态好点好不容易写上两段,便又着急的想要放松。

为了逼自己好好干活,我把所有外面的干扰都屏蔽掉:我曾经专门越狱,只为把iphone里面虎扑屏蔽掉(md有人见过越狱专门为屏蔽几个网站的么?);然而虎扑屏掉后,我又开始迷上了喜马拉雅,里面各种节目精彩纷呈,于是我把喜马拉雅删掉;接下来,我又转而痴迷youtube各种有趣的视频,为了解决youtube,我干脆把ipad放到装衣服的箱子下面…就这样,每次干掉一个东西的时候状态都会起来一阵。然而,总是好景不长,每次过了一阵之后,就会出现一种新的事物成为我的『敌人』,而之前那种吊儿郎当的感觉便又回来了。

一次次地反省、尝试,换来的是同样一次次地虎头蛇尾的结果。我已经开始变得有点麻木。现在,每天一到lab就盼着下班,一拿到paper就头疼,一回到家都觉得累得要命。我paper的每个段落,似乎都是我拼尽全力才勉勉强强挤出来的。

这种状态的生活让我不得不开始极其深刻地自我反省。我一个一个原因地排除,最后得到的结论竟然是:我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喜欢自己的专业!

想到这个地方,我自己都惊出一身冷汗:什么?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怎么可能?

我从小就喜爱科学:小时候把读科普书当做最好的享受,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初中时候我便把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些教材都看了;大学选择生物专业后,不仅参加很多实验室的工作,还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并且发表论文。本科毕业后也顺利地申请到了美国的Ph.D,做癌症基因组学的方向。我tmd怎么可能不热爱生命科学呢?每次别的朋友问我是否喜欢自己专业的时候,我也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回答的呀。我实在难以接受这个结论。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终于让我把这个问题想通。

前一段时间,我忽然把一部老片子『疯狂的石头』重新翻了出来,瞬间疯狂爱上。其环环紧扣的剧情,演员出神入化的演绎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现在保守地估计,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二三十遍。我甚至在生活中会经常套用其中的台词。

而就在两天前,室友做饭时候闲聊,忽然问我最喜爱的电影是什么。我很自然地按照以前的标准答案回答了他:『《海上钢琴师》、《勇敢的心》、《无间道》』。他说,『我以为你会说《疯狂的石头》呢』。他的话让我一愣:是啊,我竟然忘了我最近是多么喜欢《疯狂的石头》的,我的思想也太不与时俱进了。『嗯对,还有《疯狂的石头》,一共四个电影!』我回答道。我刚说完,心里不自觉地给这几部电影排座次。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于《疯狂的石头》的爱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三部电影。为什么我那么肯定?因为,我看《疯狂的石头》的次数比那几部加在一起还要多;因为,我把《疯狂的石头》里面的经典台词融入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我对《疯狂的石头》里的黑色幽默有着自己独到深入的见解!

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任督二脉打通了:什么叫热爱?这就叫热爱!热爱不是随便说说就热爱了,也不是想当然以为自己热爱就热爱了。评价热爱最靠谱的标准,不是别的,正是『行』,『知行合一』的『行』!试想,如果一个人声称某部电影是其最喜爱的电影,而事实上,那部电影他只看过一遍,那么你是否相信他真的喜爱这部电影?知行合一,如果『知』与『行』相悖,那么一定是『知』出现了问题!

那么,反观自己现在这副德行,种种表现已经毫无置疑地说明:自己对于现在所做的工作绝对谈不上热爱!

其实,有些东西,承认之后反而释然了。接下来,便开始继续深入追究原因:是自己只是对于这个项目没有热情,还是对整个生命科学领域都没有热情呢?我的思路势如破竹:自己的这个项目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创新的idea,类似的研究在别的疾病中就有,我们更像是一个将此类研究的方法肺癌上面再做一遍。我想,可能自己现在这种状态更多地是项目导致的。那么,以后做什么,该怎么做,也就简单了:我现在打算扩大自己眼界,多多了解各种研究、应用的方向。我现在更想要去业界进行一些尝试,看看到底有什么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及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2016年07月26日凌晨于密歇根大急流市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