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公庙的一点想法

现存于岐山县的周公庙,在古迹遗址门口的碑刻上,可以看出自唐高祖李渊的时期开始修建的。

几千年的历史长卷对真伪的考证来讲,已经比较难了。当年周公姬旦晚年归隐于卷(quan)阿(wo),辞世之后据说开始建祠祭祀,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为纪念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诏在其制礼作乐的“卷阿”的地点创建周公祠,由此开始,纪念周公旦的地方正式伫立于世人面前。

唐高祖为何创建当时的周公祠(周公庙),个人认为还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追溯一番当时的政治状况。唐朝政权建立之后,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四子李元吉拥护李建成。在李渊的支持下李建成的太子集团逐步占据上风。

哪个朝代的始皇帝不是想树万世之基业呢。李渊在武德元年之时必定也是如此盘算的。自打决心干掉隋政权,父子打拼建立唐朝江山的那一刻起,大伙儿就是休息与共的上阵父子兵。几个兄弟戮力同心,李渊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随着前朝的灭亡,大唐的建立,继承家族国运的兴盛事业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已经不仅是李渊的家事,更是李渊的国是。此刻儿子多的弊端开始显现。独苗虽金贵、后继却无妨。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自然不能把话当面锣对面鼓的讲清楚。

所谓有些事能干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干、有些事既能干又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周公旦的故事恰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由此李渊大张旗鼓地下诏,在古卷阿修建周公祠,纪念前贤的政治导向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不论周公旦当年怎样的三握发、餐吐哺,也不能撼动李世民坚韧不拔的信念,更不会说服一众拥戴李世民的小弟。为了大唐基业、给众小弟一个交代,李世民只有搏命一击,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退位太上皇,李世民新任皇太子,之后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如此我们知道了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知道了房谋杜断;知道了以铜为镜只能正衣冠,以人为镜才是大牛的种种道理。

周公庙再一次引起唐皇的关注,是唐大中元年的事。据庙内现存唐代大中二年的碑刻和岐山县志记载:“唐大中元年,凤翔节度使崔珙因泉出为瑞,上其事,宣宗赐名润德。”只有先祖的下诏兴建,加之新皇帝登基,地方献祥,才可以重新唤醒天子的注意。

从现存周公庙的碑刻可以看出,这里自唐代后,虽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后来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只是唐以后的朝代并没有来自天子的祝福和祈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周公庙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