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12)切莫把孩子当作仿制图章

       

(365-12)切莫把孩子当作仿制图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育》,讽刺的是模式教育,按照一个模子来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要求人、衡量人。其实现在不光教育方式、教育目的一个模式,连教学评估标准也是划一不二。孩子成了某种模式下、某种标准下的图章,无论长相、姿态,更可怕的是灵魂也是如此的类似。所以,国际上认为中国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在当下的教育提的最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过,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口号高喊的时候,就越缺乏内涵,形式主义越是愈演愈烈,到目前,可以说教育把形式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免不了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孩子的尴尬,一个孩子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又是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所以,每一个孩子必然不会是相似的,无论出身、经历、生活环境都会大相径庭,许是因为众多的不同,才迫使走出一条相同的道路,制定出一套相同的标准,通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便是班级教育产生的过程,以前如火如荼,现在,号称要尊重每个孩子,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角,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实际上放眼望去,孩子多半还是被动的,主体绝大多数还是施教者和管理者,管理者怎么要求,教师便怎么施教,很少有人能本着孩子的要求从教。因为这样做风险很大,一是不符合教育管理者的考核标准,必然得不到支持,二是效果不是很显著很容易成为同行攻击的对象。除非你走出一条效果显著的特殊的教育之路,可这条路是如此艰辛,多半人宁愿委屈自己的意愿也不会去尝试。所以同样是教师,有的几十年后成了教育专家,有的碌碌无为,在教育的岗位重复着昨天的日子。

      其实,我也是从模式教育中过来的,可以说,深受其利,深受其害。我上学的时候,应试教育正如火如荼,一考定江山。还记得上学就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的确,我应该感谢生的早,赶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末班车,通过考试有了一个还算稳定的职业。而现在,当我把这句话说给我的学生听时,自己觉得也没什么说服力。因为在我上学时,周围有很多农家的子女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所以有人会信。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却不能谋得一份固定职业,在用这句话来讲不是打脸吗?我也深受其害,当走出大学的时候一片迷茫,我不知道不需要分数时还能做什么?所以,后来的艰难路可想而知,好在自小不怕吃苦,苦乐参半。

      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女孩不能上大学,上大学了嫁不出去。什么时候教育对民众造成了一种恐慌。现在教育的代言者很多,为什么,大家都发现了当下模式教育下的弊端,都在寻求一种突破的方法,可眼下的教育还要继续走模式教育。给孩子布置同一种作业,让几十个孩子写同一篇作文,考同一张试卷。虽然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教育学习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跳起来摘果子是好的,但是摘果子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就是摘星星,是不是就不妥当呢,摘来摘去一场空,到最后恐怕还要受到大家的嘲笑,更是对生命的一场愚弄,孩子从中体会不到一点幸福,反而是失落、悲伤、失望更是绝望。        教育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不管受教者还是施教者都应该是彼此享受的过程,而现在,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累,是为什么呢?能说是不用心吗?不,我们绝对比谁都用心,管理出现了问题,管理要求出成绩,要求升学率,要求某个模式,所以我们都在拼命,是的,我们拼的是命,损的也是命,与幸福无关,教育什么时候成了对彼此的折磨。教育不是开关,学生不全是一按都能亮的,有的就是亮的慢一些,有的根本不亮,当然不全是主观意识上的不发亮,孩子压根儿不知在如何才能发亮。

      教育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不是摧残心灵的药剂。你可以去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是身心健康的,不要说孩子,即使成人也有多少是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状态。其实,这些都是教育的弊端,教育不单单是成绩好,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颗干净的灵魂。所以,尽管我们能力有限,我还是主张做一场走心的教育,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点亮心灯,照亮每个孩子的前行的路,教育绝不是离开了学校就不存在了的。

        千万不要把每一个孩子当作仿制图章,毕竟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果你是一个教师,请尽量照顾好每个生命,让每一朵绽放应有的灿烂,让每一朵花公平的接受阳光的润泽!

2017年9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365-12)切莫把孩子当作仿制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