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2020年5月21日 ,港大领袖在线直播分享。 分享嘉宾: 向松祚 ,港大商业领袖项目嘉宾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国际金融战略专家,中国农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 注:笔记侠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任筱米 责任编辑 | 智勇 牛琳
第4905篇深度好文:4081 字 | 10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当下,中国经济现状如何?
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如何自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改变我们今天的经济格局”。
一、今天,中国经济所处状态
在工业领域,最近我看了四川、湖北、广东、深圳、清源、珠三角等这些地方目前经济恢复的基本态势,工业领域的一些大项目、大公司复工已经接近100%,并且还有所增长。很多公司和行业整体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
在消费领域,根据我的观察和一些官方数据,恢复程度可能是去年同期水平的50%,特别是餐饮、旅馆、旅游、娱乐、体育这些行业的恢复程度还不到40%。
铁路行业有些货运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0~80%。航空业在货运方面的恢复程度差不多是70~80%,但是直到现在航空业在客运方面的恢复情况比较差,仍不到30%,收入恢复程度较之更低。
在收入领域,现在的整体恢复程度大概在40%左右。
在出口领域,从珠三角一些企业的出口形势看,非常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出口已经陷于停顿。停顿原因也比较复杂,有些是海外没有订单;有些有订单,但是没有物流的安排,没有办法安排集装箱以及远洋的运输。
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判断上半年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大幅度的负增长态势。
下半年的情况,主要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态势。就目前来看,下半年整体的经济恢复情况会比上半年好很多,主要是各项政策开始起作用。
首先是财政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从中央到地方总共出台了10-23项政策,这些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是5个字:减、免、还、补、帮。
在税费方面,能减就减,能免就免,能缓交就缓交,政府尽可能给予困难企业各种补贴,包括贷款利息补贴、五险一金缓交等。
同时,政府应尽可能采取各种便利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比如,在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从各项政策里,获得的补贴已经超过1亿元。
其次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保持流动性宽松。疫情出现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专项的再贷款、降低基准利率、公开市场等,尽可能降低市场的利率水平,保持市场流动性宽松。
总之,疫情爆发后,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中央政府都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有数据显示,1~4月份的社会融资总量达到14.4万亿和人民币贷款达到8.8万亿,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基于国家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以及最近我观察到的第二季度的恢复情况,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我个人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甚至还会有所增长。
但是,由于上半年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下半年即使恢复得比较好,全年情况仍然是不容乐观的。按GDP增幅来算,全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在1~2%之间。
这些数据只是一种推测,其实经济学家还没有能力做出这样准确的推测,所以我讲的是一个基本判断。
二、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期
我的另一个判断是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肯定会进入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也会进入到中速和低速增长时期,只不过疫情使得中速和低速增长时期提前或者变得更加严峻。
总体来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将会出现1~2年的负增长和衰退。
1.全球经济陷入低速增长
现在看来,2020年美国经济肯定是负增长,2021年会不会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还有待观察。但是,像欧洲、日本这些经济体,基本上连续几年都会是负增长。
所以,单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仍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尽管我们的经济增速也会大幅度下降,但是也许明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复苏。
这么判断的理由有以下四条:
第一,疫情导致短期需求和短期供给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供给冲击会持续一年左右。
第二,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环境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全球贸易、金融、和全产业链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
第三,整体上看,全球经济的债务率非常高。实际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债务率居高难下。同时,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家还不得不继续发行债务。
第四,造成未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是中美关系。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经济、金融、科技的关系,都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麻烦和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只是造成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浅层原因,而深层问题早就存在。疫情只是加剧了我们过去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即从过去数量型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即使没有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也会长期进入中速和低速增长。
其次,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果没有重大改革,我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些问题因为疫情的出现可能变得更加严峻。
那么,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国需要制定的最关键的政策是什么?答案非常明确:确保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能够迅速恢复增长,避免大规模民营企业破产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地位。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新企业。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所做的贡献已不仅占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而是2/3的江山,并且中国进出口贸易的2/3也是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完成的。
中国40年发展的一个基本现象是:在中国,凡是经济增速快、增长好的富裕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地方。
40年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今天成长为千万级的大都市,是全世界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去年,深圳市政府的财政税收已经超过7000亿,并且涌现出像华为、腾讯、万科、大疆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
根据很多机构发布的指数和报告,深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富创新力的一个地区。深圳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靠政府和国有企业吗?显然不是。
2.仍未解决的3个失衡点
直到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三个最要命的失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第一大失衡:脱实向虚。
脱实向虚主要有什么表现?就是金融机构普遍赚大钱,但实体经济赚钱非常困难。
如果中国最赚钱的企业都是银行,以金融为代表,拿走了整体经济利润的大头,而大量制造企业都在生存线上挣扎,这叫虚拟经济恶性膨胀。
第二大失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很多政策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别待遇,也就是存在对民企的歧视。
这个话其实不是我说的,很多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都明确提到过。民营企业如何在具体操作和政策落实方面享受到平等的甚至更好的待遇,仍然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极其突出的大问题。
第三个大失衡:房地产。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很多人很自然地想到刺激房地产,但是中国的房地产还能拉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吗?房地产还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吗?我想结论是否定的。
以香港为例,过去这些年香港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房价太高。
现在,我们有多少年轻人,特别是优秀年轻人,在踏踏实实搞工程、搞制造、搞数学、搞物理、搞化学、搞材料呢?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大批青年投入到这些领域,中国的科技实力就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提升。
三、企业如何自救?
那么在目前经济形势条件下,企业该怎么办?我提6点感想。
第一,活下去才是王道。如果企业破产了,这个机会就没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活法,但有一条是放低预期,放慢脚步,千方百计活下去。
第二,如果真的活不下去,那么你的企业资产能出售就出售,坚决转型。但这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
第三,努力发现和探索新的市场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其实,在任何时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冲击,市场需求总是存在的。
这一次疫情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重大机遇,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短板在哪里。
比如,我们的医疗资源仍然非常短缺,在这方面,我们的短板还有很多。高标准的医院诊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新型高效药物生物制药,都是无限的机会。
此外,健康产业、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健康的饮食、饮料、餐饮服务,优质保健品和新型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新机会。未来的企业家不仅要探讨产品和服务,还要帮助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第四,坚守和深耕,在某一点上做隐形冠军。新机会层出不穷,能够坚守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中国的企业,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学者,最好都能做隐形冠军,而不是全能冠军。
根据德国、日本和瑞士的机构发布的数据:全球隐形冠军中,德国可能占了1/3。中国企业也要立足于隐形冠军,因为隐形冠军没有经济周期的困扰,市场永远需要它。
第五,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特别是信贷、税收的相关政策。
第六,在任何时候,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主航道在哪儿。企业要始终坚守主航道和自己的使命。
总结一下,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核心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一是无论是国际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将进入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低速增长、衰退、萧条的大环境,是个别企业家无法左右的。
在这个环境下,如何努力生存下去,寻找未来的突破口,是每个企业需要关注的。只有每个做企业的人找到正确方向,坚守下去,才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怎么办?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始终航行在主航道上,用最大的决心做隐形冠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大问题,比如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机制问题,不是我们某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还是要坚守理想和实力。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指引,整合世界级精英师资力量隆重推出聚焦企业家的【港大商业领袖】课程。课程内容聚焦解读宏观财经、金融机遇、管理思维、科技创新等内容,为企业家和金融机构决策者提供专业深造和全面提升的机会。赋能企业家,助力再发展!
笔记侠好文推荐:
嘿,你在看吗?